科技日报记者 张强 通讯员 盛广超 潘静娴
盛夏时节,皖中腹地,热浪升腾。阳光炙烤下,绿油油的水稻稻穗迎风摆动。检查设备、调配药水、启动程序、航线规划……随着轰鸣声响起,一架植保无人机从地头腾空而起,升到预定高度开始农药播撒作业。
眺望远处,一位身着白色T恤,戴着黑框眼镜、留着干练短发的年轻无人机飞手吸引了参观人群的注意。陪同参观的安徽省庐江县人武部领导介绍,无人机飞手是90后民兵徐然。
1990年出生的徐然,从小就是个军事迷。2012年,大学毕业之后,他加入了汤池镇凤桥社区民兵组织。
一次,徐然发现无人机被广泛应用于现代战场,就想着自己能不能结合农业生产来探索无人机技术。于是,2017年他购买了第一台植保无人机,开始专心钻研无人机操作与维保技术,通过不断摸索尝试,逐渐掌握了使用技巧。
“过去种田靠的都是人力,一个人一天忙到晚一亩田都种不完,现在我用无人机一天可以完成600多亩农田作业,播种、打药、施肥一机搞定,家里忙完的时候还能出去搞搞副业,周边好几个大户3000多亩农田都指望着我呢。”徐然高兴地说。
2020年,徐然注册成立了庐江县汤池镇稻草人植保技术服务专业合作社,他想把自己积累下来的无人机操作经验分享给更多的农机手,通过互联互助共同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也能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无人机操作后备力量。
“未来,我还想组建一个植保无人机专业服务队,播种、打药、施肥一条龙服务,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最优惠的价格服务广大种植户。”徐然畅想道,要运用现代科技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模式。
“随着我们队伍的不断壮大,我们可以以合作社的名义承接一些招标项目。比如森林防虫,小麦赤霉病防治等。在春季,我们就通过招标承包了汤池镇的小麦赤霉病防治业务,和另外两家专业化防治组织,共同防治35650亩次。”徐然说道。
无人机带来的不仅是经济上的收益,农户也可以从农田里面解放出来。一位当地农民说:“以前我们只能依靠人力,每到农忙的时候,真是汗流浃背。但是现在有了无人机,播种、打药、施肥一机就可以解决,我们比原来轻松多了,生活也更有滋味了。”
如今,徐然忙碌的身影穿梭在田间地头,无人机在蔚蓝的天空划出优美的航线,描绘出一幅科技助农的生动画卷。徐然心里还有个愿望:“作为一名当代民兵,只要祖国需要,我随时准备参军参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