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刘垠
国家税务总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全国有1.33万户资源回收企业向167万名自然人“反向开票”,开票金额5152亿元,开票份数511万份。
一张小发票,事关行业大发展。记者近日采访发现,一年多来,“反向开票”政策在助力“两新”政策落地、规范行业秩序、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等方面,释放出“三大效应”。
芜湖奇瑞资源技术有限公司是奇瑞集团2006年全资兴建的大型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公司财务负责人吴兵林告诉记者,以往每次回收报废车辆后,财务人员得挨个给车主打电话督促他们开具发票,很多人觉得操作流程繁琐,不愿配合。“反向开票”政策推行后,企业可直接为自然人出售者开具发票,财务成本明显下降。
“我们拆解的报废车散件可供给集团内备件公司,通过再利用减少新部件生产的资源消耗;废钢、废铝等再生资源销往钢铁冶炼企业,助力减少矿山资源采伐;车辆电池输送给集团内电池回收利用企业,实现动力电池综合利用与资源最大化循环。”吴兵林说,一年多来,公司累计向4000余名自然人“反向开票”,开票金额近800万元,预计今年企业报废车拆解处理量将达到2万台,增幅超100%。
截至6月底,安徽芜湖市商务领域消费品以旧换新共计产生交易104.95万台,直接带动消费约57亿元。其中,汽车置换申请量15275件,带动汽车消费约20亿元;汽车报废申请量5525件,带动汽车消费约6.6亿元。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常委、副会长王健表示,“反向开票”政策的推广,有效解决了资源回收企业长期以来缺少“第一张票”,既无法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也难以获取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据这一行业痛点,有助于鼓励更多企业和个人参与到废旧物品回收中,有力支持“两新”政策落地。
走进宁波高新区建筑装修大件垃圾处置中心,宁波供销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分拣车间内堆积的建筑装修废料,经过回收处理变身为可再利用的砖块与骨料。
“处置中心去年5月正式投产,目前已累计生产了4500多万块环保砖,处理了高新区这一带固废垃圾约10.5万吨,减碳约1.2万吨。”该公司财务负责人何俊涛感慨道,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反向开票”政策的推动。
不仅如此,“反向开票”政策的实施,允许企业作为开票主体向上游散户开具收购发票,“散户交投—企业回收—加工再生—市场销售”的链条得以畅通。
“这一链条的顺畅运行,提升了建筑装修废料的资源化率,还带动了上下游协同。例如,环保砖的生产降低了对天然砂石的依赖,减少了采矿环节的碳排放;减碳量进入碳交易市场,又为企业开辟绿色收益渠道,进一步激励企业投入循环经济的积极性。”何俊涛介绍,“反向开票”政策实施以来,公司销售的废旧物资增长超过58%,让循环经济的“齿轮”咬得更紧、转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