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张强 通讯员 张宏瑞 余宝龙 龚海峰
一头短发、浓眉紧锁、面如刀刻,身躯挺拔……乍一看大家都觉得夏锦根是一名训练有素的特战队员。没错,在“兵之初”,他就是一名特战队员。
如今,夏锦根成了武警北京总队执勤第十二支队的一名士兵档案管理员。
新兵连结束时,夏锦根以综合素质优秀的成绩入选特战分队,成为一名光荣的特战队员。下连后,他的训练成绩突飞猛进。基础课目、专业课目……各训练课目样样位列前茅,并参加了魔鬼周训练。
然而,因中队管理装备的老兵即将面临退役,排长让他接手管理装备物资。夏锦根心里特别不是滋味,本想找排长当面拒绝,但他想起父母的叮嘱,“参军是你儿时的梦想,让咱干啥都行,干就干出个样来……”那一刻,他坚信,不论走哪条路,只要肯努力,就一定能有所作为。2018年,因编制体制调整改革,支队的士兵档案管理员岗位出现空缺。为满足支队人才需求,中队又将他推荐至机关人力资源股工作。
刚从事档案管理工作时,面对堆积如山的文件资料、复杂繁琐的档案分类规则,夏锦根也曾感到手足无措,彷徨和迷茫,甚至怀疑自己的选择,“档案员到底该怎么干,在这能干成什么事?”
带着疑问,怀着忐忑,夏锦根随手翻阅着一份份士兵档案。看到每份档案都完整记载着的个人历程时,他意识到,档案并不是冰冷的“纸袋子”,而是有血性、有温度、有灵魂的“记忆库”,在这里要做的、能做的事,实在太多太多。
为了尽快熟悉业务,夏锦根经常利用点滴时间熟悉档案管理规定,遇到复杂难题虚心向“前辈”请教。一个人、一张桌、一台电脑,千份档案,对于普通人来说,档案管理可能是一项枯燥繁琐、乏味无趣的工作,可在他眼里,每一份档案都是与战友相伴一生的重要材料,必须慎之又慎。经过长期的历练,他所接收、建立、整理、转递的万余份档案中,无一差错。从分类到整理,从管理到保存,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细节,他都认真对待,一丝不苟,在不断的学习和摸索中,他成为身边战友眼里的“数据库”“政策通”,无论兵员政策、福利待遇、还是档案管理他都能做到“一口清”。
2024年,一名警士因为易地安置问题,档案审核无法通过。面对问题成因复杂、档案材料缺失、政策改点变化等难题堵点,他一方面认真研究政策规定,对接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另一方面积极协调单位,靠着有形有感有温度的工作,最终赢得了地方的支持、本人的认可,顺利完成移交工作。
担任档案员以来,夏锦根先后荣获个人嘉奖5次、优秀士兵1次、优秀士官1次、“四有”优秀士兵1次,被支队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共青团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