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雍黎 通讯员 黄琪奥
近日,美国一名61岁的男子陪同亲友就医时,疑似因佩戴金属项链违规闯入扫描室,当场被强力磁场吸入机器,身受重伤,第二天就不治身亡了。事故发生于纽约州长岛一处核磁共振(MRI)中心。这一事件引发网民热议。那么,在接受影像检查时,应该注意哪些细节?如何保证影像检查的安全。8月11日,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放射科主任陈伟。
“做放射影像检查时,之所以不让市民带金属物品,这与放射设备的工作原理有关。”陈伟介绍,就核磁而言,它是医院中常用的一种非侵入式成像技术,可以拍出人体内几乎所有结构的“照片”。它之所以能够“透视”,靠的是遍布我们体内的水,尤其是器官组织表面的水——水中的氢原子可以在静磁场和无线电脉冲的作用下发出信号,通过探测并描绘这些信号,就可以勾勒出器官的模样。“其中,让核磁共振成像仪产生静磁场的,是内置其中的巨型超导磁铁,医院中,它的磁场强度多为1.5—3特斯拉,相当于地球磁场的6万倍。”陈伟说,在这样强大的磁场下,铁磁性金属会被磁场强烈吸引,可能在检查过程中被高速吸入机器,导致物体飞溅伤人或损坏设备,进而造成安全事故。
陈伟还表示,除了可能造成安全事故外,一些非铁磁性金属虽不被强磁场吸引,但在交变磁场中会产生涡流效应,导致金属局部温度急剧升高,可能造成皮肤灼伤或组织损伤。“同时,金属物品会干扰磁场均匀性,在图像中形成伪影,导致医生难以准确判断病灶,甚至可能导致漏诊或误诊。”陈伟说,基于以上因素,市民在接受影像检查前,都必须取下手机、手表、钥匙、硬币、磁卡、项链、耳环、轮椅、平车等含有金属的物品,同时如实告知工作人员体内是否有金属植入物,以及植入物的类型、材质和手术时间,让医生更好地进行判断。
在接受放射影像检查时,除了不能戴金属物品外,还有一些细节需要注意。“首先,饮食方面,市民需提前了解是否需要禁食。”陈伟说,不同的检查项目对饮食的要求不一样。例如,如果是腹部增强CT、增强磁共振(MRI)检查通常需要禁食4—6个小时。不过,CT检查前可饮水,磁共振前需要完全禁水。如果检查前因饥饿出现头晕、出冷汗等低血糖症状,可以喝点糖水缓解。如果要做增强CT。做钡餐造影时,检查前也要空腹。如果是下消化道的检查,还需要提前清洁肠道。
此外,陈伟还提醒,对于一些特殊情况,接受放射检查时,也要注意。“首先,幽闭恐惧症患者在接受检查前需要告知医生,可通过心理疏导、播放音乐等方法来缓解不适。儿童或无法配合的患者,可能需要服用镇静药物。孕妇在孕早期(12周前)避免此检查,中晚期仅在必要且无造影剂条件下进行。”陈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