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通信网络或变身人工智能?这场国际通信盛会在上海开幕

2025-08-12 12:05:42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冯妍 科技日报记者 王春

基站、手机、智能汽车、各种各样的智能数字产品……未来,将它们连在一起的通信网络,本身也要成为人工智能的一部分?这是8月11日在上海开幕的第十四届ICCC大会上,专家们分享的6G通信标准最新展望之一。作为信息通信领域一年一度的国际学术盛会,大会首次在上海举办,汇聚了全球700余位通信领域的学者、产业界人士、研发工程师及青年研究人员,搭建学术交流与产业合作平台,共同探讨通信科技发展的前沿趋势与未来机遇。

当前,6G网络国际标准制定工作已开始进行,未来3至5年将成为6G技术突破和产业培育的关键时期。在大会开幕式上,数位专家分享了将6G与人工智能结合的新型技术。

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平提出了一种将6G和人工智能结合、显著提升通信网络的效率的无线网络。包括5G在内的传统通信体系,是靠增加规模来提升通信速度的。例如从4G升级到5G,虽然网速提升,基站密度却得增加数倍,同样的覆盖面积,4G基站建一个,5G基站就得建好几个,靠这样增加复杂度来换取性能的技术路线很难长久持续。张平在报告《智简:未来通信技术的展望与实践》中,提出的“智简”无线网络,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将通信系统从被动的数据管道一变而为会“思考”的智能体,从而在简化通信网络的同时提升性能。当传输信息中出现错误或缺漏等问题,通信系统能够用自己的“智力”把它纠正,好比两台机器通信必须一板一眼地发送信息,而两个人说话却能够有一定的“意会”成分,从而减少具体所说的字数。在各行各业,“智简”无线网络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通信网络不仅能拥有“大脑”即智能,更能拥有感知外界环境的“感官”,来协助人工智能设备在现实世界行动。雷达等对环境的感知技术和通信技术一样,不仅都需要使用无线电和信息编码,所采用的硬件如天线、滤波器等也很类似,将两者功能合并,能显著提升硬件和无线电带宽使用的效率。华为技术(加拿大)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朱佩英在题为《基于通感一体化的人工智能体》的演讲中介绍了一种6G网络框架,运用该框架,无线电网络能够动态感知到物理世界。例如当一个机器人尝试给另一个机器人倒咖啡时,它们能够通过该技术,了解自己身处的物理环境,确定自己和对方的位置,从而精确完成任务。这种通信和感知一体化的技术,能够让6G通信网络高效连接千千万万的具身智能,成为大规模智能交互系统的平台。

本次大会主题为“塑造融合连接的未来”,由中国通信学会、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和IEEE通信协会联合主办,复旦大学承办,将举办至8月13日,包括13场分论坛、19场技术讲座、26场研讨会等活动,覆盖多个关键领域和前沿技术。当前,ICCC已成长为中国通信领域的国际学术标杆,不仅为全球专家学者搭建展示通信前沿成果的核心平台,更前瞻性地揭示通信技术的演进方向,不断引领未来通信领域的创新格局。

责任编辑:孙莹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