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湖北电科院首次实现无人机挂拆特高压线路参数测试引线

2025-08-15 10:12:51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吴纯新 通讯员 刘超

“准备就绪,可以起飞!”近日,位于湖北大冶的±800千伏永兴换流站工程现场,随着操作人员一声令下,搭载着自锁式挂拆夹具的无人机缓缓升空,精准飞向40米高的输电线路。这是国网湖北电科院运用“无人机平台+自锁式挂拆装置”开展特高压线路参数测试的一幕,此次作业也是该技术在国内首次应用。

据了解,输电线路参数测试是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引线挂拆是其中关键步骤。传统作业模式,输电线路引线挂拆不仅耗时久,还需要作业人员长时间高空作业,存在极大安全风险。

“以往,作业人员需要穿戴厚重的安全防护装备攀爬到几十米高铁塔,通过绳索将测试引线从地面吊运至高空,然后缠绕并固定在输电线路上,整个过程耗时费力,通常需要3至4个小时,作业人员长时间暴露在高空、感应电风险下,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高空坠落、触电等严重安全事故,对人身安全构成巨大威胁。”国网湖北电科院输电室技术专家汪显康介绍。

为提高测试工作效率,国网湖北电科院创新性地提出“无人机平台+自锁式挂拆装置”工法,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该工法通过无人机将自锁式夹具稳稳送到指定位置并自动锁紧,整个过程无须人员登高。“现在通过无人机挂载自锁式夹具进行高空精准投放,最多30分钟就能搞定,不仅提高工作效率,还从根本上消除高空作业风险。”汪显康表示,现在作业人员在地面就能完成操作,安全系数明显提高。

他们将夹具精准挂接至导线上,就如同在高空中为导线“穿针”。为确保挂拆过程万无一失,国网湖北电科院项目团队在模拟线路上进行反复试验与论证,为克服夹具在无人机悬吊过程中摆动问题,项目团队对夹具进行优化,通过调整夹具重心来提高稳定性。同时,该项目团队还总结出一套三机协同挂线工法,即操作两台小型无人机悬停于导线两个方位,为挂接无人机提供辅助视野。

此次技术创新成功应用,不仅为特高压线路参数测试提供新方法,也为电力行业高空作业安全高效开展积累宝贵经验。“接下来,我们会继续完善这项技术,让它在更多场景发挥作用。”国网湖北电科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成果为契机,推动更多“机器代人”技术落地,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更强有力技术支撑。

(受访单位供图)

责任编辑:孙莹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