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九江:自然资源变资产

2025-08-15 10:39:33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编者按 8月15日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也是“两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的日子。20年前的这一天,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来到安吉余村考察调研,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20年来,全国各地纷纷探索“两山”转化路径,形成“护绿换金”“聚绿成金”“借绿生金”等模式,生态红利持续释放。为此,本报推出整版策划,围绕三个模式,选取典型案例,展示“两山”理念引领下的山河巨变。


科技日报记者 魏依晨

  九江市是江西省唯一通江达海的城市。这里不仅众水汇聚,山水相依,还是江西省传统工业重镇。近年来,当地多措并举,使绿水青山“变现生金”,让生态资源成为生态资产,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

  湖泊打成“资产包”

  “我们通过开辟‘跨区域+多权能’组合模式,成功出让八里湖等6个湖泊,将原有无法统筹的跨区域碎片化、零散化湖泊资源整合利用。”九江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当地通过设权赋能、整体出让,实现跨区域、单要素、多权能整体配置,提升了湖泊等自然资源资产的整体价值。九江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李英富介绍,6个湖泊集中形成“资产包”后,经整体配置,所得收益市、县按比例分成,用于生态保护修复和经济发展,可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资金护资源”的良性循环。

  “依托九江市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交易平台,我们公司通过竞标,获得了芳兰湖湿地公园优质的资源资产包。”九江聚益供应管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蔡沛文说,借助这一资产包,公司打造了“生态+文旅+产业”模式,过去一个季度的收入近千万元。未来,他们将挖掘更多优质资源,加强生态产品价值转化。

  “芳兰湖湿地公园的入市交易,不仅解决了公园日常运维问题,还解决了生态保护资金的来源问题,实现了自然资源资产的保值增值。”李英富说。

  形成管理“一张图”

  生态资产显化是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可量化、可交易的经济资产,将为生态价值实现和权益分配提供产权基础。

  近年来,九江市针对自然资源资产“底数不清、产权不明”等问题,全面调查市域内自然资源资产的数量、质量、分布、权属、保护和开发利用状况。当地编制了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和资产平衡表,建立自然资源资产清查数据库,并以此为基础,编制了市级自然资源资产清单,对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进行统一确权登记,形成自然资源资产权益管理“一张图”。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记者了解到,为破解自然资源资产“管护缺位、质效不高”的问题,九江市从技术层面提升监管效能,创新建立“前端视频监控人工智能识别+中端应用软件精准预警+后端指挥中心自动派单”的自然资源智能监管平台,对自然资源违法行为进行自动识别、定位、分析、预警、处置等。与平台搭建前相比,违法比例下降62.26%。

  李英富介绍,为对“林、水、矿”等地方生态资源领域开展精准监督,九江市构建了全闭环管理体系,搭建生态保护红线智能化应用场景。此外,该场景还可通过卫星遥感影像和AI识别算法,识别生态修复区域;通过倾斜摄影三维模型计算生态修复的面积和体积,与矿山复垦方案进行对比,监测矿山修复进度是否达标。

  打通转化新通道

  一阵夏雨过后,广袤的赣北山林更加郁郁葱葱。“承包期延长,我可以放心发展林下经济了。”拿到新版不动产登记证,九江市武宁县甫田乡林农黄兼德信心满满。和黄兼德一样有信心的,还有其他广大林农。目前,九江市已有69万户、53万亩集体林地完成延包合同签订,发放林业经营收益权证234本,涉及集体林地10.82万亩,新增流转集体林地12.9万亩。

  通过林长制改革,这片山林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态资产。作为林长制改革的先行者,今年以来,九江市构建“林长+林改”“林长+林企”“林长+国有林场”工作机制,推进县属国有林场改革,建立支持国有林场做优做活做强机制,打通“两山”转化通道,积极探索国家储备林建设、林业碳汇开发、湿地资源运营等林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

  为激活自然资源生态价值,2024年10月,九江市出台《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工作方案》,全面开展生态产品普查统计、确权登记、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统计,推动完善生态资产确权、第三方核算、市场交易、转移登记等完整交易流程,着力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制度体系。同时,该市加快建设九江市生态资源储蓄运营平台,健全生态资源储备运用机制,深化自然资源资产组合供应,全力打响九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品牌。

责任编辑:苏菁菁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