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王延斌
8月12日,山东赛马力发电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光亮来到潍柴动力工业园,与他一同到来的,是百余家动力装备产业链上企业。他们参观了潍柴高端重型发动机生产制造基地、科技展馆及主题产品展区,零距离感受“链主”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潍柴”)的硬核智造实力。
在潍柴高端发动机智能工厂,传统制造设备早已隐身,“看得见”的机械臂以毫米级精度协同作业,AGV无人运输车依托5G网络高效穿梭,“看不见”的数据流、AI大脑担当大任。神奇的是,这座靠数据驱动的数字化工厂,建立起了以“设备互联、智能控制、精准执行与自主决策”为关键词的纵向集成体系,而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成为潍柴扛牢动力装备产业链“链主”大旗的武器。
这些新场景,以及打造新场景背后的工业逻辑,给参观者们带来了启发。
占据全国动力装备产业总产值三分之一
位于山东半岛中部的地级市潍坊凭借8000亿元的GDP体量成为该省的经济大市。以潍柴为“链主”的动力装备产业是该市九条重点发展的产业链之一,跻身国家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约占全国动力装备产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
在活动现场,潍柴展示了涵盖动力系统、商用车、农业装备、工程机械等全系列、全品类的动力装备产品解决方案。值得注意的是,参观者们对潍柴WOS运营管理模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何为WOS模式?作为全球领先的工业装备集团,潍柴业务板块涉及动力系统、汽车业务、工程机械、智能物流、农业装备、海洋交通装备等领域。产业链的延伸和组织规模的扩大,给潍柴的决策者带来了管理上的挑战。
为此,潍柴引入西格玛、精益管理等先进经验,逐步探索建立起特色鲜明的潍柴管理模式(WOS),并使之成为向世界一流企业战略目标迈进的有力工具。
据了解,WOS由质量(WQS)、服务(WSS)、研发(WDS)、生产(WPS)和业务支持(WBS)5个子系统构成。该模式以质量管理为核心,将销售、研发、制造和管理质量统一衔接起来。
上述模式也入选了国务院国资委“十大标杆模式”,是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管理方法论,已向100多家企业进行了输出。如今,作为“链主”,潍柴将WOS运营管理模式向装备制造业产业链上下游深度赋能,构建起一个以质量为核心的高端装备产业共同体。
向世界级动力装备产业高地进发
在现场参观时,有发电设备制造商表示:“我们用户80%在海外,潍柴售后服务好;研发力量非常强大,我们的新需求,他们能够及时满足。”而来自船舶制造商的声音是,“潍柴产品在能耗方面比较节能;在运行过程中,他们的零件比较耐用。”
产业链上下游代表给出的评价,离不开潍柴对科技创新的重视。
近年来,潍柴以高强度研发筑牢产品竞争力根基,产品动力性、可靠性、经济性、舒适性全面引领,以深度智能制造与体系化管理保障产品品质,建成行业首个发动机数字化工厂,拥有行业唯一的国家内燃机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装备保障、数字化管控、产品过程控制等能力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在参观现场,有农机制造商表示,潍柴农机产品在全国有优势,一是服务站比较多;二是配件储备比较全;三是服务比较及时。即使在农忙时节,他们都能在2小时内给出反应。
当然,服务及时需要系统支撑。
据了解,潍柴在全国范围内搭建了超5500个服务站,打造了“5分钟响应、4小时解决”的服务模式,建立起了行业覆盖最广、响应速度最快的客户服务网络,推出W-TCO全生命周期业务模式,为客户定制全价值链服务方案。
产业链上企业进潍柴,其目的是合作共赢,签约便成为本次活动的亮点。来自当地重卡、轻卡、客车、工程机械、发电、船舶等领域头部企业与潍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链”出动力装备产业新动能。
“‘走在前,挑大梁’,我们将聚力补链延链强链,带动潍坊上下游企业实现融合发展,打造世界级动力装备产业集群高地。”潍柴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