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华凌
8月15日,第十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赛决赛在石景山区举办。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驱动下,我国实体经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攀升,数字经济高速增长,在新旧动能转换中的战略地位和引擎作用不断凸显。7月23日—24日,第十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赛初赛举办,根据专家现场评分,初创组前8名企业与成长组前18名企业进入本次决赛,经过一天的角逐,初创组前3名企业与成长组前6名企业获得决赛奖项并推荐进入全国赛。
参赛项目涉及卫星互联网、6G移动通信、通用人工智能、量子技术、工业软件、商业航天、智能网联、无人系统等领域,技术创新覆盖AI大模型、数据安全、移动卫星互联网、互联网3.0底层技术等电子信息核心领域,参赛企业的项目创新力度大、技术含量高、覆盖面积广、商业程度深,与北京数字经济产业布局高度契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大赛的举办对于强化基础研究,突破核心技术,优化创新链条,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产业发展体系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力。
北京中关村通力科技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姬鹏飞介绍了中关村通力交叉前沿技术孵化的探索模式。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需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更需要构建贯通技术孵化、产业培育与生态集聚的世界级创新引擎。
中关村通力以“科幻矩阵孵化”为特色模式,聚焦传感器、算法、材料工艺等四大根技术,协同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空间计算等前沿领域,构建“专家智库+专业载体+平台实验室”一体化生态。目前已建成中关村科幻产业创新中心、石景山区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人形机器人数据训练中心三大硬科技策源地,吸引包括全景声、渲光科技、威睛光学、瞰瞰智能在内的40家高成长企业集群发展,形成覆盖全息通信、智能无人系统、计算光学、脑机接口、内容制作的产业生态圈。
(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