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李均
上海为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者送出政策“大礼包”。《上海市关于支持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的若干举措》(以下简称“沪九条”)近日发布,旨在支持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营造良好行业生态。
“沪九条”共提出9项支持举措。其中,对开展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相关应用场景建设的主体,将给予项目总投资最高30%、不超过2000万元支持。
鼓励建设创作集聚区
“沪九条”的第一项举措直指空间布局——支持黄浦区、杨浦区建设全球范围具有影响力、引领力的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集聚区(以下简称“集聚区”)。
上海为何选择这两个区重点布局?答案藏在数据里。
杨浦区集聚包括抖音、美团、哔哩哔哩、京东达达等在内的数字经济企业8000余个,2024年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收突破3200亿元,总量约占上海的五分之一。该区已吸引多家头部MCN机构和互联网内容平台入驻,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黄浦区2024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200家,新引进科创民营企业480家,文化、体育、娱乐和科研技术服务行业的就业人数增长明显。该区还拥有小红书总部及外滩“第二立面”、中央科创区等空间资源,为内容创作者提供了广阔创作舞台。
正午时分,内容创作者何莉匆匆赶往黄浦区,拍摄古风短视频。“沿外滩步行到豫园老城厢,满眼都是景致。黄浦区是我们内容创作的宝地。”她说。
“沪九条”明确,对集聚区内成效显著的公共服务平台,以及全市范围内表现突出的孵化器、产业园区,市级层面按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要求,每年提供最高1000万元奖励。鼓励各区打造产业链优势环节,优化全市产业布局。同时,依托平台企业、行业协会,在集聚区内举办全球创作者大会、创新创业大赛等具有广泛影响的品牌活动,打造行业高端交流交易平台。这些都说明,上海希望将相关产业从分散状态转向集群化发展,通过政策引导形成规模效应。
“真金白银”支持优质内容
值得注意的是,“沪九条”对互联网优质内容给出“真金白银”的支持。纵观9项举措,涉及资金奖励的有5条。
“沪九条”提出,对讲好上海故事、中国故事且有较大影响力的,单项内容市级层面最高给予10万元奖励,并优先推荐申报国家及市级荣誉。
在科技赋能创作方面,“沪九条”明确,对开展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相关应用场景建设的主体,给予最高可达总投资30%的资金支持。
为解决创作者及小微企业的资金问题,“沪九条”鼓励设立专项基金,打通银行贷款绿色通道,并对银行贷款给予不超过同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50%的贴息支持,积极推进版权质押等融资方式创新。同时,为降低创作启动成本,支持集聚区提供共享空间、直播间等共享设施,“沪九条”支持提供工商登记、财税咨询、政策申报、版权确权等一站式服务,并为优质内容创作人才优先提供人才公寓及落户等便利。
对内容创作者而言,这些保障很实在。凌晨,位于宝山区的“101-艺术工作室”灯火通明,内容创作者小田手中的鼠标和键盘交替轻响,他用3个小时完成了最新一期关于AI绘画的科普视频。“‘沪九条’出台后,我很受鼓舞,后续准备申报‘讲好上海故事’的专项奖励。”小田说。
打破职业发展痛点
人才是创作互联网优质内容的重要支撑。然而一直以来,互联网内容创作领域从业者职业发展通道较窄、荣誉感获得感较低,制约这一领域进一步发展。对此,“沪九条”提出针对性举措。
具体来说,“沪九条”明确,支持平台企业、行业组织备案成为职业技能评价机构,面向各类创作者开展技能评价。鼓励创作者参加全媒体运营师等职业技能认定。鼓励高校联动集聚区共同建设大学生实习基地。将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者纳入人才计划、上海新闻奖等奖项荣誉评选。探索将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者纳入职称评审范围。
记者了解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于2020年设立并发布新职业全媒体运营师。近年来,相关部门逐步扩大全媒体运营师的职业技能评价资源供给,遴选上海市多媒体行业协会、咪咕视讯科技有限公司备案成为社会评价机构,面向社会开展全媒体运营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从创作者角度来说,年满16周岁且符合全媒体运营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申报条件的互联网内容创作者,均可向社会评价机构申请参加全媒体运营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
同时,聚焦互联网内容创作者的职业特点和成长路径,上海人社部门会同行业主管部门针对性地完善职称评审通道和评价标准,在现有科技传播领域先行先试的基础上,指导开展工艺美术、艺术、文物博物、经济等专业领域的互联网内容创作者职称评审。上海相关部门还支持自由职业者、小微企业创作者等各类人才参加评审,加大典型人物职业成长故事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激发人才活力。
自媒体内容创作者周林对此充满期待。“这个新政策解决了我们职业发展通道较窄的问题。原本我们很难实现职称申报和晋升,非常缺乏职业荣誉感,以后我将会朝参评奖项和职称方向努力。”周林说。
“希望上海能够成为互联网优质内容的‘梦工厂’,让大家在此安心创作、名利双收,与城市共成长、与未来共腾飞。”上海音像资料馆副研究馆员李东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