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兰坪:科技“魔法”点石成锌

2025-08-18 19:26:13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杨跃祥 科技日报记者 赵汉斌

在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城东南方向的凤凰山上,矗立着一座世界级特大型铅锌矿山——兰坪铅锌矿山。

兰坪铅锌矿山资源储量大,但矿体类型多样、构造复杂,其中约4500万吨矿石为低品位复杂氧化铅锌矿,其选冶成本高昂。自20世纪80年代起,巨量的“矿渣”只能被堆积在露天采区周边,形成总量超4000万吨的待利用矿堆。这些矿堆成为压在矿山人心中的“资源重负”。

近日,科技日报记者从中铝集团了解到,历经40年接力攻关,该集团所属云南金鼎锌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鼎锌业”)联合多方合力攻关,从“废渣”中炼出“宝物”,破解了低品位硫氧混合铅锌矿选矿的世界级难题。其成果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技术路线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低品位矿堆里的“科技长征”

回顾1986年深冬,昆明冶金研究院的实验室里,时年49岁的选矿教授严小陵,每天盯着浮选搅拌槽中浑浊的矿浆,眉头紧锁。

他手中的烧杯里,装着从兰坪运来的低品位氧化矿——这种矿石含锌量不足5%,用当时最先进的“重介质预选”工艺处理后,锌回收率仍不足40%。这时,凤凰山上那些被视为“废渣”的矿堆却在快速“生长”。

兰坪铅锌矿山作为我国目前在采的最大单体铅锌矿山,探明金属储量超过1500万吨,但复杂的氧硫混合结构让常规工艺无法对其发挥作用。长期参与科研攻关的中铝集团首席选矿专家、昆明冶金研究院副院长简胜回忆,20世纪80年代起,北京矿冶研究总院、中南大学等20多家科研单位陆续加入攻关,一场“科技长征”跨越四十载春秋。

近百次实验、13次工业试验,研发费用投入超过3.5亿元。一代代科研“愚公”,在“不可能”的石头上凿出裂缝。

2004年,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的“混合矿优先浮选”流程将锌回收率提升至58%;长沙矿冶研究院的“预处理—浮选”工艺,则让药剂成本降低12%。

在科技部“973计划”项目支持下,中南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了“原浆浮选”技术,并于2009年10月开展工业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应用该技术后,取得精矿品位20%、锌回收率突破70%。

从“赛马制”到精矿出炉

2019年深秋,一纸文件送到金鼎锌业时任总经理何光深的案头——中铝集团从保障国家资源安全高度出发,将“复杂硫氧混合铅锌矿选矿关键技术”列为集团科技重大专项。

中铝集团下属的中国铜业、驰宏锌锗集团迅速部署,给予金鼎锌业技术、人才、资金等全链路支持。

金鼎锌业抓住机遇,引入“赛马制”,进一步深化与中南大学等多家科研单位的合作,围绕“选矿、光电抛废—回转窑挥发、先冶后选”三大工艺方向、五条技术路线开展新一轮科技攻关,力争创选矿锌精矿品位和锌冶选回收率历史新高。

在中南大学教授张国范团队的实验室里,20年积累的试验资料,也堆积成山。

2021年,他们研发的脂肪酸半工业混合药剂法将锌回收率稳定在70%以上,冶选药剂成本下降40%。“这就像给矿石施了‘魔法’,让金属矿物乖乖浮出水面。”张国范说,正是这一突破,让位于云南兰坪大山里堆积成山的低品位矿石有了“蝶变”的可能。

2023年6月,中铝集团加大投资,开展日产1000吨的工业试验。时任金鼎锌业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的赵雄宇回忆道,他们联合中铝集团所属昆明冶金研究院、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驰宏锌锗”),以及外部优势力量,组建精锐团队联合攻关,推出光电抛废工艺并投入工业化生产,在原矿品位低至5%的严苛条件下,成功抛出15%、含锌品位1.5%的废石,把入选矿石品位提升至6%。团队同时推进浮选工艺技术攻坚,同年8月,顺利建成日产1000吨的工业试验线。

接下来的一周,机关干部带着被褥住进矿山,技术人员轮班守在控制台前,每15分钟记录一次数据。10月7日凌晨3点,当第一批锌品位28.69%的精矿从生产线涌出,车间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这个数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出3个百分点。

随后的1年间,金鼎锌业边试边改,持续优化调整工业试验参数,集中力量解决了氧化铅锌精矿压滤脱水、回水跑浑等“拦路虎”问题,把日选矿处理能力从600吨提高到1000吨,工业化流程也全线打通。

“产学研建”模式创新路

在中铝环保云南科力公司的仓库里,整齐码放着标有“LPS-001”的药剂桶。这种由中南大学研发、该公司生产的浮选药剂,如今正通过管道源源不断输入凤凰山的选矿槽。

“从实验室配方到工业化生产,我们用了3年。”中铝环保云南科力公司铅锌资源业务中心经理周祖荣说。

2017年,当他们首次在金鼎锌业一选厂开展日产150吨试验时,药剂稳定性问题曾是一道难迈的坎,“每天采样20次,数据记满了20多本记录本”。

“产学研建”协同创新,正是破解难题的关键。驰宏锌锗提供矿山管理经验,昆明冶金研究院优化工艺流程,云南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保障基建速度,金鼎锌业搭建起了创新“舞台”。

如今,站在凤凰山日产1000吨的示范生产线观景台上,能看到矿石在光电分拣机中如瀑布般落下,15%的废石被精准分离。中控室的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各项指标:锌回收率78%以上,铅回收率48.46%,尾矿品位低于2.5%,多项指标创下世界纪录。曾经的“废渣”,累计产出氧化锌金属2.05万吨,创效6000万元。

如今,山下新的1万吨选矿厂正在建设,预计投产后每年可多回收锌金属3万吨,相当于再造一座中型矿山。

“百亿‘绿色铅锌标杆企业’的愿景,正一步步变为现实。”金鼎锌业党委书记、董事长赵雄宇向记者表示,新的技术路线引领技术创新,为低品位矿处理提供了宝贵数据和经验,也将为科技强企和绿色矿山建设创造更多的新场景。

责任编辑:翟冬冬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