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孙明源
8月18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一把手发布·京华巡礼”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昌平:最年轻的平原新城、最具活力的未来之城。昌平区委常委、副区长柳强在发布会上提及,三年来,未来科学城规上企业数量增长10.6%,收入增长7.9%,工业产值增长16%,首次跻身全国科技城百强榜前三甲。
柳强介绍,近年来昌平系统推进未来科学城“两谷一园”建设,创新格局更加优化。
其中,生命谷有四大国家级功能区政策叠加优势,汇聚10余家顶级研发机构,集聚300多名高层次人才。聚焦完善产业生态,我们搭建共性技术平台57个,其中包括华北地区唯一的疫苗检验中心、全国首家国际研究型医院,引进新生巢、飞镖、礼来等一批标杆孵化器,形成了“实验室—共性平台—小试中试—临床应用”的1公里转化圈,截至目前科学家创办企业达到118家,连续三年获评“年度生物医药标杆产业园区”。
能源谷是全国能源创新要素最富集的区域之一,汇聚18家参建央企、7个院士工作站,入驻了2万余名科研人才。今年我们制定支持央企科技创新行动方案,推动央企“打开院墙搞科研”,累计建成协同创新平台24个、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平台3个,服务央企相继承担能源工业互联网、智能电网等国家重大专项,获评有效专利1.6万件,创制国际标准超220项。
沙河高教园聚焦建设世界一流高教园区,聚集了120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入驻学生约6万人。工作中,我们深化“一校一策”合作机制,启动建设未来大学科技园,落地全国首家AI+新材料智能实验室,建设了先进传感与智能装备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环沙河高教园区已落地高校成果转化企业超300家,获评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打造北京发展新质生产力策源地和未来产业主阵地。”柳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