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刘侠 实习生 郑好
“2022年我们获得了1000万元‘设备仪器贷’,今年又获2000万元信贷支持,这些资金为企业菌种培养设备升级提供了关键支撑,直接提升了研发能力和生产效率。”近日,在四川省绵阳市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该企业的感受,正是绵阳科创企业信贷服务平台赋能科技型企业发展的生动缩影。
据悉,自2024年1月正式运营以来,绵阳市科创企业信贷服务平台通过18个月的实践,已为当地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精准输送金融活水31.25亿元,探索出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该平台由绵阳市科技局牵头,联合市财政局等6个部门和单位共同打造,构建起“政策引导+金融服务”的协同机制,其推出的“科创贷”“设备仪器贷”“兴绵科技保”“科担贷”“中小微企业贷”等系列产品,形成了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
针对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平台提供差异化支持:年营收2000万元以下的企业可获500万元低息贷款;年营收2000万元至1亿元的企业,额度提升至1000万元;年营收1亿元至5亿元的企业,能享受2000万元授信支持,且政府风险补偿比例最高达80%。
其中,“设备仪器贷”的创新设计尤为亮眼,其免除传统贷款所需的抵押担保要求,最高贷款额度达2000万元。据绵阳农商银行数据,截至2025年6月中旬,已有34家科创企业通过该产品获得2.7亿元授信,用于购置研发设备和升级生产线。
目前,平台已吸引工商银行绵阳分行、绵阳市商业银行、绵阳农村商业银行等10家金融机构入驻,形成“线上对接+线下服务”的协同机制。通过整合科技、财政、经信等多部门数据资源,平台优化了企业资质审核流程,提升了服务效率;为鼓励金融机构支持首贷企业,还特别设置了10%的风险补偿加成机制。
记者了解到,平台注册企业已达1025家,累计受理贷款申请1475笔,成功为690户科创企业提供融资支持。随着“兴绵科技保”“科担贷”“中小微企业贷”等创新产品的持续完善,这一覆盖科技创新全过程的金融服务体系,正为绵阳科技型企业从实验室研发到产业化落地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有效促进了科技创新与金融资本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