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店员”卖货,北京海淀拓展具身智能零售新场景

2025-08-20 10:53:40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华凌

近日,在北京市海淀区北下关街道的一家商铺里,人形机器人Galbot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它精准识别货架上的商品,灵活转身取下后稳稳放进打包袋,随后由骑手取走配送。这一幕,正是全球首个商用人形机器人零售仓在该区的实践。

这台由北京银河通用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河通用)打造的智能零售场景,目前常态化运营超过150天,累计完成数万单配送订单,标志着具身智能技术拓展了医药零售领域的新产品、新场景和新业态。

看似简单的取放动作,对于机器人而言则需要多项核心技术的支撑。Galbot之所以能满足各类药品、药械等全品类零售的复杂需求,关键在于其搭载的“智慧大脑”——公司自研的具身端到端大模型技术。不同于传统机器人“视觉+轨迹规划”的分离设计,该模型可以实现自主实时建图导航、智能语音交互、智能任务理解等能力的集成,让Galbot能在货架紧密、多种商品密集摆放的空间里灵活穿梭,无须预设路径就能高效完成盘点、补货、取送、打包等全流程操作。

同时,企业自研的仿真数据技术管线,构建了百亿动作数据集的具身通用大模型,使其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任意材质物体的泛化抓取操作,成功率高达95%。如今,Galbot可在50平方米的门店内全天候值守,处理5000种商品、6000个货道、10000多个商品的自动化全流程操作。依托上述解决方案,新店部署仅需两天即可完成,展现极强的复制能力和推广潜力。此外,该方案兼容开放式货架、精密抽取货架及抽屉等多种复杂结构,机器人能够实现24小时自主高效工作。

“从最初的调试到现在的顺畅运转,机器人的稳定性超出预期,尤其是在高峰期,补货效率更高。”银河通用零售事业部负责人朱辰说。

海淀区市场监管局药械流通监督管理科科长李瑾介绍,门店售卖的隐形眼镜等商品属于第三类医疗器械,机器人售卖医疗器械,以企业取得《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为前提,实践中虽由机器人承担销售人员的角色,但企业质量管理人员还需定期巡检把控产品质量,日常监管与普通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并无差异。

(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供图)

责任编辑:冷媚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