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刘恕
近日,科技日报记者跟随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内蒙古主题采访活动,来到位于海拉尔陈巴尔虎旗的阿茹贡家庭牧场。家庭牧场采取“舍饲半舍饲”饲养方式,使传统养殖模式向集约化、规模化养殖模式转型。
这是一家集肉牛肉羊养殖和销售、牲畜改良、打商品草、农机销售、草原生态治理经营于一体的家庭牧场。
“2024年,我家对养殖设施进行了大规模升级,在原来的900平方米棚圈的基础上,新搭建了两座1000平方米的阳光棚,改善牲畜生活条件,进行科学饲养。今年2月,虽然陈巴尔虎旗的天气仍在零下三十几摄氏度,但她家已经开始接早春羔了,有了温暖、安全的庇护所,小羔仔成活率达到了100%。”牧场主人塔丽娅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舍饲半舍饲”是一种牲畜饲养方式,其根据草原生态承载力,在草畜平衡区推行青草期放牧饲养,牧草返青期和枯草期进行舍饲饲养。
在自家13222亩草场的基础上,塔丽娅又租赁了10500亩草场。目前,牧场牲畜已发展到2100多只羊、80多头牛和20多匹马。“去年起,我们试用全日粮饲喂方式,在锐减饲草料用量的同时,落实草畜平衡和畜牧业转型的政策要求,采取‘家庭牧场’+‘舍饲半舍饲’发展模式,在提高养殖效率的同时,有效避免了过度放牧导致的草地退化和土地荒漠化。”塔丽娅说。
(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