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海关”为全球海关治理贡献“中国方案”

2025-08-25 20:42:00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星

机器狗、无人机成为海关监管“新成员”,高速图像识别系统、自动采样机器人可以边卸货边检查,大数据智能风险布控模型从百余个维度对每一份报关单实时进行风险甄别……在国新办8月25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海关总署署长孙梅君表示,“十四五”以来,网络化互联、数字化感知、智能化分析、自动化作业的海关监管服务新形态正在形成,中国海关的监管效能和服务水平走在世界前列,为全球海关治理贡献“中国方案”。

在内蒙古甘其毛都口岸,跨境运输通道实现了无人驾驶,通关全流程达到自动化监管;在厦门航空口岸,“通关+物流”实现全程电子化协同办理;在青岛水运口岸,集装箱查验“云上”即可办理;在云南中老铁路口岸,跨境数据已经互联互通……海关总署党委委员、办公厅主任张宝峰介绍,63个口岸开展了智慧口岸试点建设,越来越多口岸实现智能化、自动化作业,与智慧海关、智慧边检和智慧海事有机融合,使口岸风险联合防控更加精准有效。

孙梅君表示,线上、掌上通关办事已经成为常态。通过推广远程视频查检模式,企业远程视频连线即可随报随检,通关等待时间压缩80%以上。“十四五”以来,我国新增和扩大开放口岸40个,目前口岸总数已达311个,基本形成了水陆空立体化、东中西全方位口岸开放布局。

为推动跨境贸易更加便利,海关总署联合20多个国家部委开展专项行动,累计出台改革创新举措108项。如粤港澳大湾区“一港通”监管模式助力货物在港口转运时间由5-7天缩短至2-3天,口岸农产品进口“绿色通道”帮助泰国、越南的新鲜水果7小时抵达广州、30小时抵达北京。

面对走私犯罪、病媒生物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的案件,国门利剑高悬;面对进出口商品质量,海关建设“预警雷达”严把风险防控关。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海关累计查获涉政涉枪涉爆等违禁物品515万件,累计侦办走私犯罪案件2.3万起,检出传染病70余种18万例,处置不合格商品20多万批次。

“十四五”以来,海关年均监管进出口货物52亿吨、货值41.5万亿元,体量达到全球最大。孙梅君强调,中国海关监管服务的体量大、链条长、领域广、类型多,为智能科技提供了十分丰富的应用场景。“十五五”期间,海关将进一步强化科技引领和支撑作用,加快智慧海关总装集成、业务模式系统重构,全面推进海关工作现代化。

(图片由科技日报记者张佳星拍摄)

责任编辑:陈可轩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