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中国调研行丨擦亮福建“智造”名片 激发市场消费活力

2025-08-24 22:29:47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何亮 陈瑜 谢开飞 夏凡

10条大黄鱼中有8条来自福建;每5双运动鞋就有1双是“福建造”;福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市场份额位列全球第一……

8月18日至24日,科技日报记者随“活力中国调研行”福建主题采访活动,走进福建省三福古典家具公司、莆田市双驰科技有限公司等首批中国消费名品企业、“数字三品”应用场景典型案例企业。记者发现,福建正通过“数字赋能”“智能转型”升级传统产业、激发消费潜力,“福建智造”的金名片持续擦亮,市场消费新活力不断激活。

数字赋能:挖掘产业“新赛道”,开拓市场“新蓝海”

在莆田市双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双驰科技”),记者站上智能测量仪,仅需15秒,仪器就可完成数据采集。根据数据,记者不仅能找到适合个人脚型的鞋款,还可对鞋的颜色、图案、签名等进行个性化设计,定制一双独一无二的鞋。从测量脚部数据,到整鞋制作完成,只需2小时!

莆田素有“中国鞋都”之称,从上世纪80年代起,便开始为国际知名品牌代工。随着市场消费升级,批量代工制造模式面临发展困境,一些鞋企加快转型步伐,激活市场消费潜力。

在双驰科技个性化定制示范工厂里,95%的机台设备已实现联网。“同一时间段内可以生产上百种不同的鞋,甚至一双鞋的左右脚都可能是不一样的。”双驰科技定制项目负责人古玮明告诉记者。

改变的背后,是数字技术在鞋服领域的深度赋能。如今,通过个性化定制解决方案,双驰科技不仅将5%的产品不良率降至2%,更实现成品鞋零库存,综合降本率达30%左右。

在全国大型电商平台销售的按摩器产品中,近70%的发货地为福建福安。福安市现有按摩器生产及配套企业360余家,2024年全产业链产值约220亿元,按摩器成为福安传统支柱产业。

许多按摩器企业创立初期,主要以仿造、生产国外小件局部按摩器为主。“代工”也曾是福安按摩器产业的代名词。

当前,银发经济和医疗康养领域成为新的经济风口。作为康养理疗产品,按摩保健器具具有强劲发展潜力和优势。福安按摩器产业同样用“数字赋能”,挖掘产业“新赛道”,开拓市场“新蓝海”。

“公司紧跟智慧康养和适老化新赛道,在产品创新上,面向老年群体研发更便捷、更有针对性的功能。”福建荣耀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研发中心部长吕守熙告诉记者,研发团队根据AI算法与传感器装置,实现老年人与康养装备的“人机互动”,如按摩椅增加AI语音功能,方便老年人人机对话。

“目前我们已形成一条从原材料采购、零配件加工、成品组装到产品销售的完整产业链,80%的原辅材料生产实现本土化。”在福安市工信局副局长王文恒看来,历经40多年的发展,福安市按摩器这一传统产业正开出“新枝”。

智能转型:“老树”发“新枝” 开辟增长“新路径”

空气中,木料的清香弥漫;手指间,锋利刻刀飞舞……在福建仙游的福建省三福古典家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福古典家具”),匠人们运刀如笔,将一块块木材雕琢成蜿蜒的流云、婀娜的花朵,非遗绝技在这里焕发新生。

仙游是“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占据全国高端红木市场70%以上份额。然而,作为传统工艺美术产业,“仙作”古典家具长期面临生产效率低、消费群体窄、溯源体系缺失的限制,如何答好传统手艺守正创新这道题?仙游家具企业选择拥抱智能制造,用“数字基因”重组“文化血脉”。

2021年,三福古典家具率先引入意大利数控设备,定制家具生产周期缩短近40%。该公司总经理黄福镇表示:“机械臂完成榫卯开料,工匠专注浮雕精修,人机协作让高端家具走向大众化成为可能。”

随着“刀笔匠心”转到“机械雕琢”,“人机协作”这一模式迅速辐射仙游全县。目前,仙游超60%规上企业配备智能雕刻设备,人工成本下降30%,产能提升2倍,由此制造出的新中式轻奢家具与文创小件,成为深受年轻消费者追捧的畅销品。

福鼎市有“世界白茶在中国,中国白茶在福鼎”的美誉,是中国白茶发源地、中国白茶核心产区和出口基地。作为传统种植业,福鼎白茶产业运用自动化设备,打通产业链、创新链,走出一条智能化、标准化、品牌化升级之路。

走进福建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自动化精制生产流水线车间,伴随着红外色选机的转动,刚探出头的杂叶,就被别具“慧眼”的机器摘去;静电除杂设备接续跟进,细小柔软的丝、毛隐藏再深,也被尽数吸附……

当下,年轻人越来越爱喝茶,成为茶叶消费的新动力。为更好地迎合年轻人的消费习惯,福鼎市茶企纷纷借助自动化生产线,将传统白茶饼加工成36粒、72粒的梯形小状,让年轻人饮茶更便捷。

“我们紧跟年轻人的消费潮流,开辟新茶饮的新赛道。”福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蔡梅生表示,在确保茶品质量的基础上,福鼎白茶打造加奶、加花等各种适合年轻人口感的新产品。

福鼎市茶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张青碧介绍,2024年,全市36万亩茶园年产白茶2.1万吨,3000余家加工企业、216家龙头企业带动155.18亿元综合产值,占全国白茶总产值的63.2%。历经20年,福鼎白茶已从山间嘉木成长为富民强市的共富支柱。

(科技日报记者 何亮 陈瑜 谢开飞 夏凡 摄)

责任编辑:陈可轩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