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朱虹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以抗战精神命名的九三粮油工业集团建厂的40周年。8月25日,记者随着“感恩奋进四十载 同心筑梦赢未来——九三集团联动新闻媒体进工厂共鉴品质之源”主题采访团走进九三食品公司生产工厂,沿着精炼、检测、灌装的全流程动线,见证黑土孕育的大豆蜕变为清澈透亮的好油的过程。
推开精炼车间的大门,透明化的现代化设备在有序运转。封闭的不锈钢管道纵横交错,智能控制系统实时显示着油温、压力等关键参数,毛油正沿着预设轨迹完成“蜕变”。“从大豆压榨出的毛油,需经过5道核心工序才能达到食用标准,每一步都靠自动化设备精准把控,几乎无需人工干预。”车间负责人介绍。
全封闭管道化生产不仅减少了人与物料的接触,避免污染风险,更能通过智能系统稳定工艺参数,让每一批油的品质都保持一致。
如果说精炼车间是“品质塑造者”,那研发检测中心便是“品质守护者”。该实验室配备着近200台套检测设备: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可及时检测转基因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能捕捉微量塑化剂,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可筛查重金属含量,每一台设备都是守护食品安全的“火眼金睛”。
“从原料大豆到成品豆油,我们要过10多道检测关,任何一项不达标都无法进入下一个环节。” 检测中心主任手持当日批次的检测报告介绍。为确保检测结果精准,中心还定期与中国质量检验检测科学研究院、大连海关技术中心开展能力验证,与华测、SGS等第三方机构进行专项对标。
走进灌装车间,另一番智能化场景映入眼帘:PET管坯经加热后被吹制成瓶,顺着输送线自动抵达灌装机;定量灌装完成后,瓶口在压盖前瞬间充入氮气。这关键一步能剔除瓶内氧气,防止油脂氧化变质;随后,贴标机精准贴标,视觉检测系统自动排查商标歪斜、瓶盖松动等瑕疵,不合格产品被即时剔除;最后,机械手臂将油瓶整齐装箱,码垛后送入立体库房。
“整条灌装线自动化程度达95%以上,日常只需5名工作人员负责巡检,无需手动操作。”车间技术员说,从空瓶成型到成品入库,全程可追溯,每一瓶油都有专属“身份信息”,一旦出现问题能快速定位环节。记者注意到,车间墙上的电子屏实时显示着生产数据、能源管理等指标。
“九三大豆油的品质密码,不是一天炼成的。”在工厂的文化展示区,九三集团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讲述了企业的成长历程。1985年,九三在老莱河畔建起小型油脂加工厂,成为我国首批引进外资与全套设备的大豆浸出油厂;2025年品牌价值突破800亿元,集团参与了多项大豆油国家标准制修订,荣获“中国工业大奖”。
“食品安全是民生大事,也是企业的生命线。”九三粮油工业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集团将继续以开放、透明的态度接受社会监督,严守质量管控底线,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安全的粮油产品,助力构建更值得信赖的食品安全环境。
(科技日报记者 朱虹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