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洪敬谱
8月24日,中国能建集团安徽电建二公司(以下简称安徽电建二公司)“向新而行·遇建”品牌开放日活动在合肥六中新桥校区内举行。科技日报记者走进这座现代化智慧校园,探寻其背后蕴含的“硬核支撑”,感受科技与匠心碰撞出的教育新活力。
作为合肥市重点民生工程,合肥六中新桥校区项目以“开发、绿色、科技、未来”为核心理念,总用地面积约229.28亩,总建筑面积约18.15万平方米,预计办学规模5250人。它的建成显著提升了区域教育质量,更成为安徽电建二公司赋能城市发展的标杆成果。
智慧设施全覆盖,打造多元育人空间
在合肥六中新桥校区,处处可见充满科技感与人文关怀的设计。
在高一年级教室,全触控电子黑板与AI辅助教学系统的搭配格外吸睛,教师只需通过手势便能灵活操控教学内容,AI系统还能实时分析学生课堂反应,为个性化教学提供精准数据支持;创新实验室里,智能管理系统的演示,让记者们直观感受到现代化教学设备为学子带来的便捷。
学术中心内,功能的灵活转换令人惊叹。这里既能举办严肃的学术交流活动,又能快速变身音乐演出场地——智能声学系统可根据不同需求调节音效环境,升降舞台的动态变换流畅自然,更贴心的是每个座椅下都配备了独立出风口,让在场者在舒适环境中享受各类活动。
而艺体中心则展现出多元运动魅力,恒温游泳馆内,澄澈碧水与屋顶流动起伏的水纹设计相映成趣;健美操馆独特的流线型穹顶,构筑出充满动感的现代空间;户外体育场包含国家二级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未来,这里将承办各类体育赛事,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健身平台和运动环境。”合肥六中新桥校区项目部总工程师胡进介绍。
学生宿舍同样充满“温度”,四人间学生宿舍,采用智能化公寓式管理,独立卫浴、共享书屋、自助洗衣房一应俱全,助力学生在互助共享中享受集体生活。“施工采用防火材料,并运用智能门禁,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安徽电建二公司基础设施建设事业部总工程师、合肥六中新桥校区项目部项目经理陈检胜说。
创新技术齐发力,铸就品质建设标杆
合肥六中新桥校区的高品质呈现,离不开安徽电建二公司在建设过程中的技术创新与匠心坚守。
“我们通过BIM技术实现了从设计到运维的全过程数字化建造,团队构建了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精细BIM模型,采用‘一模到底’的应用模式,提前检测并规避了上千处管线碰撞问题。”陈检胜向记者介绍了数字化建造的优势。
在项目建设中,“机器人施工军团”成为一大亮点。测量机器人实现秒级精准坐标采集,抹灰机器人将墙面平整度误差控制在毫米级,焊接机器人完成关键节点作业。这些“钢铁伙伴”不仅大幅提升了施工质量与效率,更有效减少了人工高危作业,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此外,智慧工地平台如同“神经中枢”,通过传感器实时捕捉环境、设备、人员数据,实现安全风险自动预警、质量瑕疵在线追溯,推动项目管理从“经验驱动”迈向“数据驱动”。
凭借出色的建设水准,合肥六中新桥校区项目在建设过程中荣获3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奖项,成功入选安徽省、合肥市两级“科技示范和智能建造试点项目”,还跻身中国建筑业协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交流名单。
“合肥六中新桥校区的落成,不仅是合肥六中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更是公司与教育系统以新质生产力共建‘百年工程、良心工程’的生动实践。”安徽电建二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白江文说。
如今,琅琅书声已在智能调节的舒适环境中回荡,新一届学子在此开启青春新篇章。这座由安徽电建二公司匠心打造的现代化校园,正以创新、绿色、数智、融合的理念,悄然改变着区域教育的未来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