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赵汉斌
8月22日,2024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昆明举行,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许建初研究员带领的山地未来中心团队完成的《山地生态系统中真菌多样性时空演化及可持续利用》项目,荣获云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该成果历经18年研究,依托国家及地方重点科研项目,由跨学科国际团队联合完成,为云南真菌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提供了科学支撑。
云南山地面积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88.6%,真菌在山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生物演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可持续利用对绿色食品、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产业建设至关重要。该项目通过四项核心突破,实现了真菌研究从基础到应用的全链条创新。
在拓展真菌资源战略储备方面,团队综合形态学与系统发育学方法,与国际合作开展大规模种质资源调查,构建真菌多样性家谱,精准分类并发现2000余个新种,极大丰富了我国真菌资源库。
同时,研究团队创建了林菌资源保护与利用模型,首次融合经典分类学、分子系统学与空间遥感技术,建立植被与真菌分布的地理信息系统,揭示林菌多样性格局维持机制,划分松茸、块菌等珍稀真菌的地理分布区与人工促繁区,实现动态监测与可持续开发。
此外,该团队还揭示生态功能修复新机制,通过野外观测与室内实验,发现菌根真菌可促进根际土壤营养代谢、消减新型污染物,为退化山地生态系统恢复提供新途径,助力应对全球变化。
在推动产业转化与国际合作方面,团队结合民族植物学、化学等多学科研究,系统评估50种真菌产业转化途径,整理全球2000余种食用真菌资源,开发干巴菌等本土珍稀食用菌。项目成果入选“南南合作”优秀案例,促进沪滇协作与地方脱贫,带动云南真菌相关产业发展。
此外,基于团队取得系列成效,2018年入选云南省创新团队,1人晋升研究员,2人获“兴滇人才”称号并晋升副研究员,2人多次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培养10余名高级人才,奠定了我国真菌研究的国际领先地位。项目核心成员包括研究员许建初、桂恒、杨雪飞等及来自南非、泰国的专家,其跨学科协作模式,为山地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了范例。
(受访单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