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内江高新区:以新型工业化为引领,打造区域发展新增长极

2025-08-27 15:14:11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刘侠

今年5月,由成都国星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之江实验室、四川内江高新区共建的全球首个太空计算星座发射入轨。该首发星座通过星间激光高速互联、星座稳定组网和算力分布式调度,将实现特定场景由“天数地算”向“天数天算”转变。

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新生力量,内江高新区近年来积极布局航空航天产业。园区于2023年10月落地总投资约13亿元的国星宇航内江空天数字经济产业基地项目,致力于打造具备实时更新能力的城市数字孪生底座,助力园区开辟空天信息产业新赛道。

自2014年成立以来,内江高新区始终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使命导向,聚力发展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数字经济“2+1”主导产业,并密集落地原子级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项目,与主导产业生态形成有机配套。今年1—6月,内江高新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8.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5.2%,10项主要经济指标中,工业增加值等6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排名全市第一,固定资产投资等3项指标增速全市第二。

内江高新区如何以发展高科技产业为抓手,争当高质量发展“先锋兵”?8月27日,科技日报记者前往该园区探访。

主导产业“建圈强链”成效显著

在位于内江高新区白马园区的四川雄富蕊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雄富蕊能”)内,记者看到10条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转,原材料经过切割、贴片、绑定、组装等自动化处理后变成显示屏模组陆续下线打包。

在雄富蕊能附近,还布局有不少电子信息企业。从2019年引进四川明泰微电子有限公司开始,内江高新区陆续招引培育长川科技(内江)有限公司、四川晶导微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晶导微电子”)等电子信息企业,逐步形成涵盖材料、设备、设计、制造、封测的全产业链条。

“大家都在电子信息的链条圈子里,我的供应商可能就是邻居的客户,大家资源共享,可以抱团发展。”雄富蕊能副总经理陈世洲说。

在雄富电子产业园,每3.5秒就会诞生一块“内江高新造”显示模组,平均日产显示模组可达10万套。从该产业园投产至今,陈世洲见证了内江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过程,“从开始零散的几家企业,到现在完整的产业链条,人流量大了,生活配套也越来越完善。”他说。

今年3月,在内江高新区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新签约的3个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均属于电子信息产业链核心环节,与内江高新区现有电子信息企业在材料供应、设备配套、技术协同等方面存在显著关联。通过产业链整合,可形成从“材料—设备制造—封装测试—智能制造”的闭环。

当前,内江高新区正抢抓成渝打造世界级万亿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机遇,大力推行“产业+基金”招引新模式,持续招引电子信息产业上下游、左右岸的龙头企业、链主企业,推进产业“建圈强链”。

截至目前,内江高新区已相继招引集聚封测产业上下游配套企业22户,规上电子信息企业11户,规下企业7户。2024年,11户规上电子信息企业实现产值27.4亿元,增长56.19%,占内江市电子信息企业的26.7%。

创新平台驱动 成果转化提速

近日,由川渝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中试研发平台(以下简称“川渝中试平台”)全程孵化培育并重点中试熟化的“数字镖局”项目,在2025年“创青春”四川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中摘得省级决赛“金奖”。

作为落户内江高新区的重要创新平台,川渝中试平台已入选《四川省制造业重点中试平台名录》、首批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培育中试平台初步名单、市级中试研发平台、四川省中试“1+N”模式N平台名单。该平台通过提供从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到市场对接的全链条服务,帮助更多像“数字镖局”这样的“金牌项目”在内江高新区诞生、成长,为园区未来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能。

今年以来,内江高新区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推动产学研合作等一系列举措,打造区域创新高地。

6月,由内江高新科技投资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与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共建的数据要素服务创新中心(内江中心)揭牌,这是自国家数据局正式批复同意贵州建设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后,川黔两地跨区域创建的首个数据要素合作平台,成为内江高新区数字产业的重要创新平台。

具体而言,数据要素服务创新中心(内江中心)将以数据要素全生命周期管理为主线,通过场景牵引、技术赋能、生态共建,推动公共数据、行业数据与社会数据的合规开发利用,构建数据要素“生产—流通—应用”的价值闭环,打造一批创新应用场景案例,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内江样板”。

为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内江高新区在创新主体培育、成果转化体系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截至2024年,园区现有有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31家。2024年,新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146家,建立省级以上创新平台9家,引进中试孵化项目3个,建成西南交大·内江智能制造联合创新中心,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2.2亿元,企业研发投入费用上报数达1.5亿元,同比增长66.67%。

优化营商环境 激发主体活力

2024年试生产首年即实现950万元产值,2025年上半年销售收入达3000万元,全年有望突破6000万元……落地内江高新区仅一年,晶导微电子就已实现从“零起步”到“升规入统”的跨越。这样的发展速度,离不开园区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支持。

“去年7月签订投资协议,9月启动建设,仅用一个半月就完成了标准厂房装修,10月首批设备搬入,中旬开始试生产。”晶导微电子行政主管陈君表示,迅捷、高效的“高新速度”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晶导微电子的发展历程,堪称内江高新区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注脚:在过渡厂房装修期间,内江高新区管委会成立专项小组,为企业协调解决消防验收、水电扩容等问题;在升规入统阶段,内江高新区经济发展局“一对一”指导申报材料,确保企业如期纳入统计库。

为深入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战略部署,内江高新区全面摸底企业在生产运营、政策需求、人才保障等多方面诉求,并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梳理4张清单和1个电子信息产业链全景图谱。截至目前,该园区已梳理涉企服务事项清单41项、电子信息产业链服务事项37项、涉企问题需求清单28项。

同时,内江高新区还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企业“一站式”服务专区,集中设置知识产权、商务秘书、金融等7个服务窗口,形成全链条服务闭环。自专区设立以来,累计接待企业咨询1000余次,免费办理业务700余件,极大提升企业办事体验。

下一步,内江高新区还将秉持“承诺必达、使命必达”的服务理念,为企业提供全周期“导办、帮办、代办”服务,实现企业办事“一次不跑”,并建立“无事不到、有事必到,说到做到、服务周到”的标准服务体系,让每家园区企业都能安心创业、舒心发展。

责任编辑:孙莹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