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金昌:“科创高地”崛起  创新动能澎湃

2025-08-29 15:36:30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颉满斌

近日,甘肃省金昌市“镍都科创周”启动仪式举行,现场含“科”量十足。金川集团“手撕镍”等创新成果亮相,双创大赛、科技招商、人才夜市等活动同步开展,政企学研各界共谋创新。

近年来,金昌市围绕“强科技”行动,精准发力激活创新活力、培育产业动能、优化创新生态,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2025年上半年,甘肃全省营商环境考核涉及的2项科技创新指标获得满分,排名该省并列第一。市州重点工作评价涉及的1项科技创新指标,排名该省并列第一。

培育创新主体企业成为创新“领头雁”

在金川集团镍合金有限公司的车间里,机器轰鸣声中,0.05毫米厚的“手撕镍带”如丝绸般从生产线滑落。这些超薄材料,正广泛应用于新能源电池的“心脏”部位,冲击着全球高端市场。

“十年前,我们企业还以‘一镍独大’闻名,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很难想象如今实验室的‘金种子’能长成产业森林。”金川集团镍合金有限公司安全保障部副经理孙全珍感慨地说,“近年来,市里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设立产业投资基金、风险补偿金等,全方位赋能企业创新发展,让我们有了底气和动力。”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在新能源电池产业,聚焦镍钴锰酸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两个方向,不断扩大产业产能,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目前,新能源电池原材料及辅材本地供应率达77%。

在农业领域,创新同样如火如荼。“金昌高原夏菜”直供粤港澳大湾区,“永昌羊肉”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元生爱特”绵羊奶成为全国唯一。

为了提升企业创新能力,金昌市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企业牵头承担的省级、市级重大科技项目比例超过95%。开展高技术、高成长性、高附加值企业培育壮大三年行动,建立优质企业培育库,获批认定“三高”企业14家。实施科技型企业倍增计划,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87家,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达到61家。

金川科技攻关大会是金昌市推动企业创新的重要平台。第24、25次金川科技攻关大会邀请了20位院士到会指导。此外,金昌市还积极举办科技成果对接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在新能源电池领域、化工循环领域、高品质菜草畜领域科技成果对接会上,现场签订科技成果转化协议14份。

构筑创新平台:打造产业升级“强力引擎”

走进甘肃元生中新奶绵羊产业研究院,工作人员正在忙碌地做着各种实验。这个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甘肃元生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建立的研究院,在推进产学研合作、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科技创新平台是集聚创新资源、开展技术研发、推动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元生中新奶绵羊产业研究院赵文颖表示,“我们聚焦产业发展需求,全力打造科技创新平台,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目前,先进镍钴铜金属及新材料中试平台开工建设,金川集团公司入选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国际标准研制创新示范基地,镍盐公司成为甘肃省唯一入选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金川镍钴研究设计院获评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

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共建了多个协同基地,“工业互联网安全实验室”“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校企联合实验室”“甘肃永昌奶绵羊科技小院”“国家牧草体系金昌试验站”等纷纷落地,有力推动了创新成果赋能产业发展。

同时,通过市企、校企合作,金昌市取得了一批原创性、突破性重大科技成果。金川集团牵头组建的创新联合体突破高温合金关键技术,开发出系列镍基高温合金。新能源电池转换片冲压用磨砂面超软铜带填补行业空白,医用重离子加速器用4N5无氧铜板材实现国产化,高性能单晶动力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开发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在智能制造领域,大板电解镍智慧工厂样板间实现生产线“无人化”,5G+5万吨铜精矿仓智能配料系统改造项目投入使用,新能源无人驾驶地下矿用卡车荣获优秀科研成果创新奖。

“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科技创新平台的支撑。”金昌市科技局副局长张君介绍,“平台提供了先进的实验设备和良好的科研环境,让科研人员能够安心搞研究,不断攻克技术难题。”金昌市将继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优化创新生态,提升创新能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责任编辑:王倩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