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时报记者 陈杰
近日,在昆明召开的2024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云南农业大学副校长田洋教授团队完成的“重要药食兼用资源精准制造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项目,获得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为破解云南珍贵植物资源“价值低估”难题提供了系统性方案。
科技创新,解锁植物“密码”
云南坐拥石斛、三七、核桃等丰富的药食兼用资源,但在现代产业化进程中,它们常面临粗放利用的困境,价值未被充分挖掘。
为激活这些“绿色财富”,云南农业大学、普洱学院、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医生等机构组成科研团队,扎根实验室与田间地头,围绕核心资源展开攻关。历经10余年产学研攻关,科研团队基于功能因子定向发掘及精准结构表征技术,揭示了药食植物的量效关系和构效关系;突破复杂基质中功能因子高效生物转化富集技术难点,构建出定向调控的生物增效制备技术体系;基于多维功能因子活性保持及稳态化递送技术,开发出高值化健康产品并实现产业化应用,为药食兼用资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在这些创新技术的加持下,药食兼用植物的大分子蛋白被分解为易吸收的小分子活性肽,难利用的多糖也转化为高生物利用度的低聚活性多糖,易衰减的多酚类物质经转化修饰后,稳定性与功能得到了双重提升。“科技创新,就是要把‘看不清’变成‘说得清’,这些成果填补了药食兼用资源精准制造领域技术空白,为云南高原特色产业注入新动能。”田洋说。
产业转化,资源变身“宝藏”
技术突破的价值,最终需在产业实践中落地。
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三七根部长期入药,叶片的功能潜力却被忽视。科研团队通过发酵工艺,使三七叶中皂苷含量提升近两倍,并验证其抗疲劳功效。曾经未被充分利用的三七叶,如今成为新产品研发的“金叶子”。
针对国产化妆品缺乏功效突出、功能明晰原料的短板,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与植物医生共建“中科昆植植物医生研发中心”,深入发掘铁皮石斛的护肤功能物质与作用机制。团队从铁皮石斛中提取出高活性且具有抗衰老功能的石斛寡糖,成功应用于国产化妆产品,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通过技术创新,我们把云南的资源优势转化成为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让科技成果真正惠及千家万户。”田洋说。
从实验室到田间,从科研突破到产业升级,云南药食兼用资源完成了“价值逆袭”,从曾经被低估的植物,蜕变为承载健康、产业与民生价值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