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王姗姗 刘侠
9月5日,记者跟随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位于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的先市酱油赤水河庄园,6000余口酱缸沿河铺展,深度还原了古时的酿造场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酱油酿造技艺(先市酱油酿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思维向记者介绍道,先市酱油的鲜,取决于干净纯粹的原料和耗时耗力的酿造过程。
先市酱油酿造技艺源于汉,兴于唐,盛于清,每一滴酱油都经过浸泡、蒸焖、摊凉、制曲等13道工序,晾晒3年以上。先市酱油所使用的原料仅有大豆、面粉、食盐和水四种。大豆挑选的是当地优质大豆,颗粒饱满,富含蛋白质;食盐则选用“入酱则香”的自贡井盐,其矿物质能与氨基酸发生反应,赋予酱油独特焦香;制曲所用的是川南冬小麦粉,菌丝更密集,酶活性更强;酿造用水取自赤水河下游回水沱,弱碱性的水质更适宜微生物发酵。
近年来,依托“先市酱油传统酿制技艺”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先市酱油酿造基地创新打造出了集文化体验、研学教育、生态观光于一体的文旅综合体——先市酱油赤水河庄园。据悉,先市酱油赤水河庄园通过举办非遗购物节、民俗长桌宴、春曲投料、取油赏味等活动,吸引八方来客,年均游客达10万人次以上。今年,先市酱油赤水河庄园入选首批“安逸四川 玩转天府”10个优秀文旅消费新场景,这座有着百年历史的酱油酿造作坊不再只是生产基地,更成为了当地的文旅新地标。
(芶文涵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