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首个精准麻醉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

2025-09-11 08:39:37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雍黎 通讯员 陈蔷

9月9日,记者从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获悉,该院正式获批建设重庆市卫生健康委“精准麻醉重点实验室”。作为重庆区域内首个精准麻醉领域省级专项研究平台,该实验室的落地不仅填补了区域空白,更将聚焦手术麻醉领域的安全痛点,通过技术创新破解临床难题,为提升患者手术安全与术后康复质量提供关键支撑。

当前,麻醉医学已成为保障手术安全的核心环节,但临床实践中仍面临多重挑战。数据显示,全球麻醉相关死亡率约为5/万人,不良事件发生率高达37.7%;老年、高风险人群麻醉风险更是普通人群的10倍左右。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预计到2030年,我国老年人口比例将达到20%,老年手术患者占比已达20%—60%,其麻醉死亡率是年轻患者的2.3—3.8倍。

与此同时,临床麻醉还存在三大技术瓶颈:传统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准确性不足导致麻醉深度把控难,椎管内麻醉穿刺一次成功率仅约17.5%,以及脓毒症休克、失血性休克等危重症救治中缺乏微循环障碍精准靶标——数据显示,脓毒症休克患者90天病死率达42.3%,失血性休克患者30天死亡率超22%。这些痛点,正是重庆市精准麻醉重点实验室的攻坚方向。

实验室由新桥医院麻醉科主任李洪教授牵头。作为第四届“国之名医”,李洪同时担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常委、重庆市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长期深耕精准麻醉领域,在他引领下,实验室组建了一支高水平人才梯队,为技术突破提供坚实智力支撑。

围绕临床痛点,实验室确立三大核心研究方向,直指麻醉安全关键环节:一是研发基于人工智能的精准麻醉深度监测设备,解决传统监测“不准”问题,实现麻醉深度、器官功能的实时精准评估;二是打造超声联合光、电磁一体化导航的椎管内麻醉系统,突破穿刺“难”的瓶颈,提升穿刺成功率;三是构建人工智能辅助的精准微循环监测技术平台,为危重症休克患者提供救治“靶标”,降低死亡率。

值得一提的是,实验室采用“院校企联合、产学研一体化”模式,整合多方优势资源,与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等高校共建技术研发体系,联合浙江普可医疗、重庆博仕康等企业推动成果转化,形成从临床需求到技术研发,再到临床应用的闭环,加速精准麻醉技术从实验室走向手术室。

“实验室将以‘破解临床难题、守护患者安全’为核心,力争三年内建成国内领先的精准麻醉研究与转化中心。”李洪表示,未来实验室将聚焦健康中国战略需求,突破一批麻醉领域核心技术,研发一批高端医疗装备,推动精准麻醉技术普及,最终实现降低麻醉相关并发症与死亡率、改善患者手术体验的目标,为我国麻醉医学发展注入新动能。

责任编辑:孙莹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