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氏野马首次远距离散装转运 从几近灭绝到重生它们经历了什么?

2025-09-15 13:26:31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点击数:

总台记者 柴世文 马丽 崔林欣 卢山 马凌峰

普氏野马有着6000万年进化史,是我国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全球濒危的大型野生动物。曾因盗猎与环境变化,在我国一度接近野外灭绝。1985年,我国启动“野马返乡计划”,从国外引回野马,在新疆、甘肃等地建立繁育基地,一步步为它们搭建“回家之路”。

今天(9月15日)上午,在甘肃濒危动物保护中心,一批普氏野马将被转运到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早上八点半,甘肃濒危动物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装车工作,整个装车的时间预计在1小时左右。按照计划,本次将转运4个种群,共28匹普氏野马,从甘肃濒危动物保护中心转运到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距离大概是1030公里,车程预计14~15个小时。

本次普氏野马转运有一个很特殊的地方,这是国内首次采用远距离散装转运,就是在转运过程中马匹将全程保持清醒状态,不再采用以往麻醉装箱的办法。这样也是为了避免马匹因麻醉出现的意外情况。为了实现这一方式,这次转运也是克服了多个难点。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普氏野马的警觉性很高,对于人类的靠近很警惕,如何将马匹从马圈引入到转运车辆上,是一个难点。马圈里停放着转运车辆,车厢与脚手架搭建起的通道连接在一起,通道尽头挖了一个土坑,转运车辆都停在这个土坑里。挖这个土坑是为了车厢和地面的高度接近,让马匹穿过通道后能直接进入车厢。

普氏野马的种群观念很强,马群之间不能混在一起进行转运,不然容易打架。所以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一共调运了4辆转运车,将4个马群分开转运。为了让马匹在车厢里更舒服,工作人员在车厢里铺了一层沙土和饲草的混合物,这样不仅防滑,还能降低马匹受伤的概率。

最近几天,工作人员对马群的饮食也做了调整,平时一匹马一天大概会吃30斤左右的草料,这两天会减去约三分之一的量,这样在保证健康的同时可以降低马匹的活力,减少应激反应的发生。

这次转运大概需要14~15个小时,运输途中,马匹的饮食及安全保障如何呢?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在转运车上放了胡萝卜、饲草,还在车厢里放了软皮的水盆,保障食物、饮水的需求。此外,在转运车队中,还准备了双氧水、肾上腺素、生理盐水、包扎绷带等药品,还有长柄注射器、外科手术器械等医用器械,应对意外发生。

从灭绝到重生 普氏野马重返野外

我国的普氏野马如何到了国外?又是什么时候引进回国的?引进后在繁育保护过程中又遇到了哪些困难?

普氏野马原分布于我国新疆和甘肃地区,1878年,外国探险家普热瓦尔斯基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发现野马并获取了标本,普氏野马因此得名。随后,普氏野马被猎捕到国外,加之生态环境恶化等原因,普氏野马的分布区和种群数量锐减,最终于上世纪中叶在野外灭绝,目前仅存的普氏野马也都是流失国外野马的后代,长期处于人工饲养环境。

1985年,我国启动了“野马返乡计划”,先后数次从英国、德国和美国引进普氏野马,到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和甘肃濒危动物保护中心进行繁育保护,逐步恢复和重建普氏野马野生种群。普氏野马刚回到国内时,由于缺乏相关材料和经验,繁殖规律、饲养管理、疾病预防,打造生存环境等所有的流程只能靠工作人员自己摸索总结。

甘肃濒危动物保护中心原主任 张国琪:刚开始饲养的时候,没有感觉到啥难度,我觉得这个东西好养。结果慢慢养的过程当中,你观察它、适应它,发现还是有一定难度。

甘肃濒危动物保护中心野生动物管理科科长 王红军:这个中心前身是个治沙站,这一片全是荒漠,包括现在能看到的树还有灌木,都是中心职工组织种的,营造生境的过程还是很艰辛的。

2010年、2012年,甘肃濒危动物保护中心将部分马匹,调运到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马圈湾、后坑等湿地进行散放。所谓的散放,就是普氏野马仍然生活在围栏里,但是面积足够大,约有1万公顷,而且还有适度的人工干预。

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原总高级工程师 孙志成:防止野马到这不适应,不采食植物或者膘情不行,影响它的繁殖,所以准备了大量的饲草,还有一些豆子、玉米、胡萝卜。

为了促进普氏野马野性恢复和基因结构改良,从2023年开始,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将散放的部分普氏野马放归到纯野外环境的湿地中。此次28匹普氏野马抵达后,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普氏野马种群数量将达到212匹。

繁育态势良好 高鼻羚羊种群数量达110只

甘肃濒危动物保护中心是全国最早接收普氏野马繁育任务的基地之一,这里为普氏野马野外种群恢复提供了关键种源支撑。除了普氏野马,这里还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高鼻羚羊。

高鼻羚羊主要在荒漠、半荒漠地带活动,它们生性胆怯,一有风吹草动便四散躲避。近年来,高鼻羚羊在甘肃濒危动物保护中心繁育态势良好,种群数量达110只。下一步,保护中心将加快高鼻羚羊2300亩生境的改造进度,持续完善高鼻羚羊繁育保护规划。

责任编辑:孙莹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