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江耘
9月11日,“大走廊杯”2025杭州博士后科创精英赛决赛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以下简称大走廊)举行。本届大赛共吸引406个博士后科创项目报名参赛,同比上届增长12.47%,参赛项目数量和质量比往届大赛均有提升。其中,167个参赛项目的主创人员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全球百强高校。
2023年,“大走廊杯”中国·杭州博士后科创精英赛应运而生,是杭州为助力博士后成果转化量身打造的专属赛事。今年大赛首次设置初创组与成长组。经过为期4个月的预赛及复赛,30个科技创新项目脱颖而出,包括全球首创的骨病灶清除植骨机器人、三次创造全局纠缠比特数世界纪录的超导量子芯片、全栈式端侧智能算力平台等。
决赛设有金奖4个、银奖10个、铜奖16个。其中,“光刻永恒·绿储未来”项目、“基于新型纳米磨料的第三代半导体CMP材料开发与应用”项目获得初创组金奖。大赛评委会成员、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吴晓波认为,杭州博士后科创精英赛注重科创融合,这不仅仅是办一次会,更是在引领下一次战略发展。
记者从大赛组委会获悉,今年的金奖项目将享受三年最高1200万元研发补助、最高300万元工作场所租金补助,并可在落地当年申请100万元启动资金支持。今年的银奖及铜奖项目,将分别享受三年最高600万元研发补助、最高150万元工作场所租金补助,并可在落地当年申请80万元启动资金支持。
大赛期间,大走廊和紫金港科技城、未来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的工作团队,也积极参赛项目对接洽谈。为支持项目落地成长,大走廊管委会联动金融机构,推出“护苗贷”“创新保”“补投联动”等政策服务。大走廊管委会科技与人才服务局局长潘学冬表示,前两届已经有25个项目落地,今年预计有16个落地,相信今年落地的项目不会比前两届少。
据统计,三届赛事累计已吸引超1000个项目参赛,其中50%以上项目集中在人工智能、机器人、生物制造等产业赛道,一大批获奖项目已落地转化,累计获得超10亿元的金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