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奶牛做“营养餐”!“龙育17”青贮玉米喜迎丰收

2025-09-20 23:48:08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朱虹 李丽云

20日,内蒙古赤峰市5万亩“龙育17”青贮玉米正式开镰。伴随收割机的轰鸣声,切割刀对准玉米根部15公分处,“咔嚓”一声将3米多高的秸秆拦腰截断。这被精准测算的黄金切割线能完整保留玉米茎秆最鲜嫩的部分,成为易消化的奶牛“营养餐”。作为黑龙江省农业科技创新跨越工程项目“青贮玉米新品种示范推广及产业化应用”的核心成果,“龙育17”不仅在省内扎根结果,还成为北方青贮玉米种植的“硬通货”。

“这颗种子,我们足足培育了13年。”项目课题组负责人孙德全研究员蹲在田埂上,掰下一穗玉米,指尖轻抚饱满的籽粒,语气里满是骄傲,“这一穗有1公斤多重,占了整个植株的50%。大面积种植每亩生物产量稳定在4.5吨以上。”

在孙德全眼中,“龙育17”的优势远不止产量。“做青贮玉米,品质是生命线。”他指着检测报告介绍,“龙育17”的全株淀粉含量突破33%,比普通青贮品种高3个百分点,整株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仅35.6%,远低于40%的国家标准。“淀粉高,奶牛吸收好;纤维低,消化率高。养牛户反馈,用它喂牛,产奶量能提升。”他解释说。

过去,黑龙江青贮玉米种植曾面临“品种依赖外引”的困境。记者了解到,早些年,有些合作社试过引进国外品种,但存在易倒伏病害多的问题。如今,“龙育17”的推广,正在逐步改变这一局面。作为黑龙江自主培育的良种,它不仅在省内种植,还凭借“适应性好”的硬品质“走出”龙江,在畜牧大省内蒙古推广,2023年更是实现品种权转化,授权给内蒙古赤峰蒙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经营。

“这是一个好开端。”黑龙江省农科院草业研究所研究员林红表示,“黑龙江是农业大省,我们的目标就是培育出更多适合黑土地、服务全产业链的好品种。”现在“龙育17”已经带动部分地区形成“科研+企业+农户”的订单模式,企业以每吨400元的保底价收购,农户种得放心,养牛户也有了稳定的优质饲草来源。“我们要让‘龙育17’这样的龙江良种,成为筑牢全省饲草根基、助力乡村振兴的‘金扁担’。”林红说。

(科技日报记者 李丽云 摄)

责任编辑:王倩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