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咖啡:科技突破孕育高原新产业

2025-09-21 20:02:13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杨宇航

9月20日,记者在拉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温室里,看到一株株咖啡树枝叶葱茏,红彤彤的咖啡果犹如樱桃般点缀其间。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蔬菜所科研人员赵贯飞正在仔细记录咖啡树的生长数据,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他告诉记者:“经过六年努力,我们终于在高原成功种出了咖啡,品质还相当不错。”

日前,西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实验基地成功实现咖啡在高原地区的规模化种植突破。经过六年引种试验,科研团队筛选出4个适应高原环境的咖啡品种,不仅在墨脱露天种植地和拉萨温室中成功挂果,还发现了西藏特有的野生咖啡种质资源。这一突破为西藏发展特色咖啡产业奠定了科技基础,已吸引多家企业洽谈合作。

六年攻坚:从零开始的高原咖啡梦

2016年,农业农村部将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墨脱、察隅和波密三县列入全国南亚热作范围区,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随即成立了西藏热带作物研发中心。“中心成立之初急需寻找西藏热作发展突破口,2019年起我们把咖啡选作为目标物种开展研究。”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蔬菜所咖啡课题组负责人朱荣杰研究员说。

然而,引种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西藏整体属高原地区,即使是热区,热量也非常有限。咖啡种植需要适宜的温度条件,热量不足可能影响咖啡树的生长和发育。加之墨脱等地土地资源紧张,且处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难以规模化推广种植。

“最大的挑战是生态安全。”朱荣杰说,“西藏此前并无咖啡种植历史,引种工作必须慎之又慎。我们采用种子育苗的方式,以最大限度降低病虫害传播风险。”

科研团队在林芝市察隅县下察隅镇、墨脱县背崩乡及拉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高效日光温室分别设置引种适应性筛选试验。结果显示,察隅县因夜间低温持续时间较长,超出咖啡耐受极限,导致咖啡无法顺利越冬;而墨脱县背崩乡得益于北部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和岗日嘎布山脉的有效屏障作用,阻挡了冷空气南下,形成了具有热带季雨林特征的显著小气候,为咖啡的正常生长提供了环境基础。

经过六年的艰苦攻关,团队从10个咖啡品种中筛选出4个适应高原环境的优良品种。“这些品种都具有适应性强、抗性强、产量稳定的特点。”朱荣杰说。

特色发展:打造“小而精”的高原精品咖啡

检测数据显示,西藏拉萨高效日光温室内种植的咖啡豆蔗糖含量可达10.6,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蔗糖含量高极有可能是因拉萨日光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造成。”朱荣杰表示,“蔗糖含量高是一杯好咖啡的基础,它是风味的‘母体’,在烘焙中会分解和重组,产生一系列令人愉悦的风味物质。”

更令人振奋的是,科研团队在野外调查中还发现了西藏特有的野生咖啡种质资源。“我们于2019年和2020年两年时间里开展了系统性的野外调查与种质资源搜集工作,最终寻找到4个藏咖啡野生种群。”朱荣杰说。

经过对藏咖啡的代谢组学检测数据初步分析,科研人员发现藏咖啡果皮代谢物中具有大量抗炎的成分。“这为藏咖啡的保护、利用与后续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前来洽谈产业化合作的西藏喀稞摩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西藏是全国唯一拥有野生咖啡种质资源的地方,墨脱热带季雨林气候的独特性,可打造全球纬度最高的咖啡。西藏咖啡属小众咖啡,适合打造小而精的小众精品咖啡,寻求高附加值国际市场定位。”

对于未来发展,朱荣杰表示团队将采取“双轨并行”策略:一是开发藏咖啡自身价值,将藏咖啡本身发展成为一个新的特色作物或功能产品;二是将藏咖啡作为砧木应用,扩大咖啡在西藏的种植范围。

在保护高原生态的前提下,西藏咖啡产业将坚持生态优先原则,优先利用已开发土地,推广有机种植模式,全面禁止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保障土壤和水源安全。

责任编辑:冷媚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