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颉满斌
9月21日,第八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在甘肃省敦煌市开幕,举办7大类17项活动,吸引1000余名中外嘉宾参会。他们表示,敦煌文博会有助于深化人文交流、凝聚广泛共识,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不同文明和合共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更加深厚的文明力量。
“敦煌文博会作为我国以‘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为主题的综合性国际博览会,在推动文化融合、思想融汇、感情融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甘肃省委书记胡昌升表示,本届敦煌文博会以“加强文化交流,促进文明互鉴”为主题,举办系列活动,为深化交流合作搭建良好平台。
甘肃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地7处,拥有不可移动文物近1.7万处、可移动文物51.2万件(套),拥有博物馆262座、每10万人拥有博物馆数量居全国第一,敦煌莫高窟被誉为“世界艺术宝库”,麦积山石窟被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
胡昌升介绍,甘肃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深入实施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重点工程项目,扎实推进敦煌研究院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典范”和敦煌学研究“高地”建设,着力建设长城、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精心守护石窟寺、壁画、彩塑、简牍、古镇、非遗等各类文化遗产,让宝贵文化遗产绽放出时代光彩。
从优雅庄严的“孔剧”、富有地方特色的南部诺拉舞,到广受欢迎的泰国美食与泰拳,作为本届博览会的主宾国,泰国展示了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和民族风情。泰王国文化部次长普拉索普·良恩表示,“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愿景下,我们的合作不断拓展,不仅限于经济与互联互通,还涵盖文化、教育与旅游。每年有数百万中国游客前往泰国旅行,泰国的艺术家、僧侣与学者也频繁来到中国,这些交流进一步增进了友谊与理解。”
9月20日,第八届敦煌文博会开幕前夕,敦煌悬泉置文化展示中心在敦煌市建成揭牌。该中心通过先进技术展示等方式,讲述千年驿站的人来人往,再现丝路邮驿的历史画卷。
敦煌悬泉置文化展示中心建成展示中心、游客中心、内部展示道路和各类配套设施,并综合运用裸眼3D、云端互动等高新技术,通过遗址探方、丝路传驿、悬泉岁月、交融互鉴四个主题,打造集历史溯源、文化传播、区域枢纽、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复合型平台。
悬泉置是古代丝绸之路上一座规模较大的官方驿站,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1987年,考古人员在戈壁调查时偶然发现了一枚刻有“悬泉置”字样的汉简,揭开了这座千年驿站的神秘面纱。该遗址历经三次大规模发掘,出土文书、信札等各类文物7万余件,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