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李禾 张晔
通过连云港港智慧码头监控系统,就可以看到停泊在港口的“海丰仁德”轮,装载了500箱货物,即将发往越南胡志明港、泰国林查班港。9月19日,记者跟随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江苏主题采访活动来到连云港港智能化集装箱码头控制中心,作为港口数智化转型的“大脑”,智慧码头监控系统的应用,实现进出境船舶既“放得活”又“管得住”。
连云港新东方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薛希磊说,连云港港正在打造智能化集装箱码头,通过应用无人驾驶集卡、自动化轨道吊等先进设备,构建覆盖生产全流程的智能管控系统。该系统深度融合5G、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码头作业的智能调度、设备远程操控与全自动化运行,显著提升作业效率、安全水平和资源利用率,致力于建成绿色、高效的世界一流智慧港口。
比如,通过智慧码头监控系统中的智慧电讯检疫系统,仅用15分钟就完成远程检疫作业。“智慧电讯检疫替代登轮检疫后,单船可节省检疫时间约1.5小时,有效缩短了非作业靠泊等待时间。”薛希磊说。
为提升港口的“含绿率”。2024年,国网连云港供电公司联合连云港港建成了全国首个近“零碳”港口微电网。集成了5.2兆瓦分布式光伏以及5兆瓦新型储能,并根据港口实际应用分别投用了35台换电式集装箱重卡、2艘纯电动拖轮以及电动正面吊、空箱堆高机等电气化设施。各类发电、用电设备接入微电网后,港口清洁能源年发电量可超过600万千瓦时。
当光伏发电效率进入高峰时,“微电网会控制港口充换电设备提升充电功率,充分消纳新能源;电动重卡换电系统与混合储能电站协同工作,在电价谷时充电、峰时放电产生电价差,为港口减少成本支出。”国网连云港供电公司营销部微电网专职许笑说,未来,微电网还将依托充电设施等,与大电网实现“船网互动”。
作为我国11个国际枢纽海港之一,连云港口拥有万吨级以上泊位89个,年设计吞吐能力达到2.5亿吨;有集装箱航线99条、杂货滚装航线29条、中韩客货班轮航线2条;在陆上开通中亚五国、中吉乌、中蒙、中土、中德、中俄6条国际班列线路,覆盖中亚地区的主要站点。
2024年,连云港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3.46亿吨。今年1-8月份,港口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7.57%,集装箱量同比增长8.66%,国际贸易供应链愈加畅通,国际枢纽海港效能持续提升。
(科技日报记者 李禾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