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瞬间难以忘怀

2025-09-24 01:35:00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欣

有些记忆总是历历在目,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可见,仿佛从未随时间褪色;而另一些则渐渐模糊,像受潮的旧书,字迹漫漶难辨;更有的,则彻底沉入遗忘的深潭,再无痕迹。大脑为什么会如此“厚此薄彼”,把一些记忆牢牢抓住,却让另一些轻易溜走呢?

美国波士顿大学科学家最近的研究指出,答案可能藏在一种奇妙的“记忆黏合”现象里。简单来说,一个带有强烈情绪的事件(无论是惊喜、奖励还是情感冲击)就像一枚“记忆图钉”,不仅能牢牢固定自身,还能“回溯性”地增强事件发生前那些原本脆弱的记忆。

这就像生活中,你可能会忘记上周二午饭吃了什么,但如果那天突然收到梦寐以求的录取通知书,那么午饭的每个细节都可能异常清晰。狂喜的瞬间不仅被牢牢记住,还“顺手”把前一刻的平凡场景也点亮了。

为了证实这一点,科学家对近650名参与者进行了实验。他们让参与者看很多普通的图片,比如杯子、椅子。但在某些图片之后,会设置一个意想不到的奖励或小惊喜。结果发现,第二天测试时,那些紧挨在惊喜之前的、最容易被遗忘的普通图片,被记住的概率显著提高。

这说明,情绪的效力可以“逆流而上”,给事件发生前那些原本脆弱的记忆“镀上一层金”,让它们免于被遗忘。科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回溯性记忆增强”。

更有趣的是,这种“黏合”并非随意发生。大脑像精明的管理者,会遵循“分级优先”原则。如果平凡记忆(比如红色气球)和情绪事件(比如红色的奖励标志)有某种相似之处,它们就更容易被“黏合”在一起。科学家解释说,重要的不仅仅是时机,还有概念上的重叠。

当然,大脑不会不加选择地“黏合”记忆。如果一段记忆本身就很特别,那么它从后续的重大事件中获得的“黏性”就会弱一些。大脑似乎更愿意去拯救那些最平凡、最容易被冲走的记忆碎片,让它们有机会被记住。

了解记忆的奥秘,对我们启示无穷。学习枯燥公式时,如果把它和喜欢的歌曲或有趣故事联系起来,记忆效果会更佳。对年长者,也可以通过重现有意义的瞬间,唤醒相关的日常记忆。正如波士顿大学心理与脑科学家罗伯特·莱因哈特所说:“这是一个既关乎理论,也关乎实践的重要发现。”科学家期待,未来能真正利用这套大脑的“选择规则”,帮助人们管理记忆。

责任编辑:常丽君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