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双节假期,上海自然博物馆和上海天文馆将延长开放时间

2025-09-24 10:27:52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沈涵 科技日报记者 王春

把陨石做成编磬,让观众听到天外之音,了解星际碎片背后的宇宙奥秘;包括80件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在内的118件代表性恐龙标本和模型,让观众“一展看全国,一眼看亿年”……今年国庆中秋双节假期,上海自然博物馆和上海天文馆将延长开放时间,“龙吟九州·中国恐龙大展”和“大器星成”陨石文化展两个重磅大展,以及连续七晚的特色活动正等着市民、游客来体验。8天“超级假期”即将到来,如果你还没想好到哪里去玩,不如就来上海吧。

一夜一主题,“中国龙奇妙夜”连续七晚不停歇

围绕正在热展的“龙吟九州·中国恐龙大展”,上海自然博物馆将从10月1日至7日连续七晚举行“国庆中国龙奇妙夜”特别活动。其中,10月1日将延时开放至晚10点,10月2日至7日延时开放至晚9点。每晚活动聚焦不同主题,针对亲子家庭推出沉浸式主题探秘,针对年轻群体推出跨界联欢夜场,为全年龄段观众带来丰富多彩的参观体验。

10月1日晚,“龙颂华章·红歌会”将以合唱、独唱、民乐、舞蹈等形式,为博物馆增添节日喜庆氛围;10月2日晚,“龙惑解谜·故事会”将邀请专家与孩子们进行互动问答,并结合库房探秘环节,让孩子们了解藏品背后的故事;10月3日晚,“龙跃狂欢·电音夜”将以电子音乐连接远古自然与现代科技,打造充满生机、动能与未来感的声场实验室;10月4日晚,“龙宴食光·食验室”将结合“螺说·古生物餐厅”科普品牌,让观众通过参与创意手作来了解恐龙的化石特征、生活习性及古生物学研究成果;10月5日晚,“龙漫幻想·二次元”夜场将结合Coser巡游、地偶女团表演、随机舞蹈等元素,为Z世代打造一场自然与二次元交织、视听双重享受的线下活动;10月6日晚,“龙韵东方·国风夜”将邀请观众共赴国风游园会,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收官之夜,也即10月7日晚,“龙寻迷踪·侦探夜”,将以恐龙展厅为“案发现场”,让观众化身侦探,探寻古生物学线索。

双节期间,上海自然博物馆的日场活动同样精彩。自然移动课堂、化石挖掘、自然放大镜等热门课程将在10月1日至8日持续向观众开放。“希望更多的年轻人、亲子家庭以及热爱自然的观众,能够走进上海自然博物馆,和我们一起共度国庆和中秋佳节。”上海科技馆副馆长钟倩表示。

“科技+文化”,观星赏月有趣又有料

为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科普需求,上海天文馆10月1日至7日将延时开放至晚8点。自10月8日起,常态化闭馆时间也将从下午4点调整至下午5点。

双节期间,上海天文馆将围绕“科技+文化”主线,打造一系列沉浸式、互动性强的科普活动。特色讲解项目“SAM WALK”将推出“苍穹纪事”主题活动,带领观众重温中国航天从东方红一号划破天际到载人航天圆梦九霄的辉煌历程。正在热展的“大器星成”陨石文化展将推出“新玩法”,包括讲解员将身着汉服为观众带来沉浸式讲解,以及“磬·听”天文说书、“希克苏鲁伯”天文相声、“星纹天予”陨石主题探索、“陨石盲盒”等创新活动。

每日闭馆后的晚上,上海天文馆还将举行“邂逅星空”特色观星活动的升级版——沉浸式夜探研学活动。该活动将通过科普讲座、主题导览、星空音乐会、星空模拟演示、指星认星等环节,结合高精度光学天象仪、8K球幕影院、一米望远镜等核心设备,让参观者亲身体验一场震撼的天文科普之旅。

白天到馆的观众也能体验“赏月”乐趣。光学天象厅将上演中秋特别节目,利用高精度光学天象仪还原上海地区的秋季星空。展区内,“月亮变变变”讲座、“星韵中秋”天文快闪、“岁时节令”中秋诗谜、“中秋话月”特别活动等也将同步开展。

针对无法到场的观众,上海天文馆也准备了丰富的线上体验项目。“穿越星河”XR项目让观众通过VR设备远程“触摸”月球模型,位于静安区博华广场、徐汇区徐家汇书院、虹口区今朝8弄的3个VR元宇宙体验站则将提供沉浸式赏月体验。此外,馆方还将推出中秋赏月直播,与全国观众“云共此时”,同赏一轮明月。

“上海天文馆不仅是科学的殿堂,也是文化与情感融合的一个桥梁。”上海科技馆副馆长、天文馆管委会主任刘健表示,希望每一位来到上海天文馆的观众,不仅能感受到祖国的日新月异,也能读懂月亮背后的科学。

责任编辑:李梦一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