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理念引领乡愁经济  科技特派员构筑乡村振兴新范式

2025-09-30 09:03:34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徐瑾 科技日报记者 付丽丽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之际,科技特派员制度正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从浙江宁波到湖北鄂州,一支支“科技轻骑兵”不仅将技术送到田间地头,更成为乡愁经济的解码者与乡村振兴的规划师,探索着生态价值转化、文化赋能发展的新路径。

据介绍,宁波市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将科技特派员制度作为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2022年,宁波市出台《宁波市科技特派员工作管理办法》,系统性构建了个人、团队、法人三类科技特派员协同发展的服务体系,明确其选派条件、职责权利、管理考核与政策保障,为科技人才服务乡村提供了坚实的制度支撑。

数据显示,2024年,宁波近200个团队、350余名个人科技特派员共推广新品种1300余个、新技术近450项,服务覆盖面积32万余亩,直接带动农民就业超万人,创建乡村振兴示范点及农业品牌165个。

为整合资源,形成合力,2025年4月,宁波市乡村振兴高校联盟正式成立,汇聚10所在甬高校,设立6大专业委员会,构建起“校校有担当,月月有活动”的常态化服务机制。联盟首批发布44个项目清单,精准对接153个乡村需求。

高校特派员的作用远超技术指导。在象山县旭拱岙村,宁波工程学院作为浙江省首批驻村镇规划师团队,深度参与村庄规划,推动其从传统渔村转型为“党建+文旅”共富样板,展现了科技特派员作为“和美乡村专家+规划师+工程师”的多重角色担当。宁波大学水产团队攻克梭子蟹育苗技术,惠及2000余户渔民;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研发智能投喂系统,为养殖户节约成本20%;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推广的“林地套种黄精”模式,盘活3000亩荒山,亩增效益超3万元。

不仅如此,科技特派员积极运用前沿技术激活乡土资源。在湖北鄂州峒山村,宁波高校联盟团队运用AI工具辅助村庄规划,基于文化基因理论对乡愁资源进行数字解码,提出打造“国际乡愁文化体验胜地”的总体定位,并创新设计了融入吴楚文化元素的IP形象。在慈溪梅园村,科技特派员结合杨梅产业与越瓷文化底蕴,通过AI生成多组特色人文景观设计方案,全程指导该村未来乡村建设。

在产业攻坚一线,科技特派员更是核心力量。宁波大学王亚军教授作为科技特派员,十余年深耕银鲳产业化技术攻关。他带领团队成功选育出耐低温能力提升至6℃、生长速度较野生种群提高30%-40%的银鲳新品系,协助对接企业将鱼苗年培育能力提升至百万尾,使企业在2022年实现扭亏为盈。2025年,团队还将牵头举办首届银鲳“一带一路”国际学术研讨会,推动产业走向国际。

此外,宁波还积极探索片区化组团发展模式。宁波谋划90个重点村组团片区,覆盖533个行政村。在慈溪梅园村,科技特派员团队协助将废弃高架桥下空间改造为“桥下烟火”乡村共创市集,盘活1200平方米闲置资产,带动村集体增收20万元。在宁海凤潭村,通过构建“非遗经济圈”,联合周边村打造“凫溪共富带”,预期带动25户农户增收200万元,实现了主题互补、客源共享的联动发展。

宁波科技特派员模式的成效引起了广泛关注。日前,在湖北省鄂州市峒山村举行的“清华大学实践基地”挂牌暨“乡愁学堂”开班仪式上,宁波市乡村振兴高校联盟代表受邀分享实践经验。联盟正积极依托清华大学等平台,将“片区组团+高校赋能+IP引领”的宁波范式进行提炼和推广,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

从守护绿水青山到盘活乡愁资源,科技特派员制度在之江大地二十年的实践中不断焕发新生。这支沉在基层的“科技铁军”,正以实际行动将论文写在大地上,为描绘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图景贡献着不可或缺的科技力量。

(图片均由受访对象提供)

责任编辑:冷媚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