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赵向南
“山西是一片‘守护历史、续写未来’的土地。我坚信,山西的故事不仅值得被讲述,更值得人们亲身感受。”10月14日,在“中国古建看山西”外籍博主发现山西主题传播活动启动仪式上,中国日报外籍专家Erik Nilsson分享了与中国、与山西古建的故事,他表示:“希望能架起沟通桥梁,让国际友人读懂山西的千年建筑,了解山西故事。”法国博主Mathieu Mylene兴奋地说:“山西和我的家乡很像,法国有百余种奶酪,山西有百余种面食。非常期待此次山西行,想去看看山西的‘国际都市’平遥。”
活动正式启动后,来自8个国家的10名外籍学者和博主、部分在晋留学生以及央地媒体记者,将走进山西4市,实地探访平遥古城、陶寺遗址、晋祠等古迹。他们将通过国际化视角和多元化表达,感悟山西古建“一眼千年”的独特魅力,展示山西在文物保护方面的生动实践,向世界推介底蕴深厚、辉煌灿烂的三晋文化。
中国的古建筑是承载历史、艺术、科学与哲学的文化瑰宝。山西被誉为没有围墙的“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博物馆”。权威资料显示,山西现有不可移动文物53875处,其中古建筑28027处,约占全国的1/10。山西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31处,其中古建筑421处,位居全国第一。山西古建筑数量丰富、品类齐全、真实度高、时代序列完整,是中国独一无二的“古建筑活档案”,也是山西乃至中国的“文化名片”。
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副院长王小龙表示:“山西的古建筑不是砖石木瓦的冰冷堆砌,而是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的活态载体。在这里,每一座建筑都在诉说中国故事,每一道纹路都镌刻着文明密码。”
活动现场,与会人员共同观看了宣传片《你好世界,这里是山西》,生动展示了山西厚重、热情、好客、开放、包容的形象。现场还举行了“中国古建看山西”国际体验官授牌仪式。根据行程安排,外籍博主、在晋留学生和媒体采访团将实地探访山西代表性古建筑与文化遗址,通过非遗体验、古建参观、文化沙龙等形式,近距离感受山西古建与彩塑、雕刻、琉璃、壁画等艺术形式的融合之美。活动期间,外籍博主与媒体采访团将通过多语种、多平台、多媒体的方式,与网友分享所见所感,向世界讲述山西在文化遗产传承与科技保护方面的探索,解码三晋文明。
来自乌克兰的卡丽娜表示:“我希望能做好体验官,深入了解山西这些‘古代宝藏’,把美景、美食和美好记忆分享给世界各地的友人。”
本次活动由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中国日报社指导,山西日报社、中国日报社事业发展部主办,山西国际传播中心承办。
(山西国际传播中心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