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梁乐 通讯员 李丽
近日,位于新疆乌鲁木齐经开区(头屯河区)的两河高端制造科技产业园内,中厚板容器载具项目生产车间一片繁忙,工人们正加紧调试设备,为10月底的试生产做最后冲刺。
该产业园由新疆大道实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疆大道实业”)投资建设,计划三年内将其打造成千亿级装备制造产业园。
作为新疆装备制造的核心承载区,近年来,乌鲁木齐经开区(头屯河区)聚焦装备制造业这一主业,着力补齐产业链短板,优化布局和龙头引领,重点突破汽车及零部件、农牧机械、专用设备和纺织机械等核心领域,不断提升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打通产业链“堵点”
“中厚板容器载具项目,将有效化解新疆自卸车产业链长期存在的‘堵点’。”乌鲁木齐经开区(头屯河区)装备制造业发展促进会(产业联盟)会长、新疆大道实业董事长杨森介绍,该项目将建成自卸车厢、方舱、改装车、集装箱4条智能化生产线,自动化率达95%,可满足汽车、工程机械等行业“小批量”“多品种”需求,填补新疆车辆上装领域的空白。
“项目投用后,园区冲压模具、零部件制造基地等工业板块也将陆续投用。”杨森表示,未来园区不仅能为新疆大道实业旗下3家龙头企业提供零部件,还有60%的产能将为陕汽、东风、广汽等疆内企业及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国家企业提供相关配套,吸引更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落地经开区,推动装备制造业从“单一生产”向“全链协同”转型。
产业链协同的成效,已在园区内多家企业生产端显现。
10月24日,在陕汽新疆汽车有限公司的总装车间内,工人正在装配备胎支架。在这里,每12分钟就能下线一辆新能源重卡。这些可实现5分钟换电、续航280公里的“绿色重卡”,不仅服务疆内矿区,更远销哈萨克斯坦等国家。
陕汽新疆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时新立告诉记者,以往公司生产重卡所需的大箱需从内地运输至新疆组装,运输成本高。中厚板容器载具项目投用后,公司将与新疆大道实业合作,实现大箱本地直采,预计每年可节省500万元运输成本。
今年1到9月,该公司新能源重卡产销达452辆。企业从八钢板簧、福克油品等本土企业采购量超40%,构建起“环环相扣、链链相连”的汽车生产体系。
时新立表示,下一步公司将围绕经开区特色产业集群,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布局,同时在智能驾驶、氢能技术等前沿领域持续突破。

创新引领装备制造
如今,经开区装备制造业已实现从“单一制造”向“高端化、数字化、集群化”的跨越式升级,形成以风电装备、汽车、农牧机械、纺织机械为核心的多元化格局,成为辐射中亚的装备制造高地。
同时,园区构建起“整机+零部件”协同发展生态,2023年以来,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总产值增速超40%,企业数量增至71家,成为区域工业增长核心引擎;集群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提升至3.98%,有效发明专利405项,72%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创新动能持续释放。
近年来,乌鲁木齐经开区(头屯河区)加大创新主体培育力度,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家、自治区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3家,开放能级持续提升,“研发-制造-服务”全链条初步形成,辐射亚欧市场的装备创新基地作用日益凸显。
乌鲁木齐经开区(头屯河区)管委会副主任(副区长)李景表示,经开区还将优化做强产业联盟,打造高水平共性服务平台,持续深化装备制造、有色金属等重点产业链上下游数字化协同,引导和支持企业创建绿色工厂和绿色产品,并组织优势企业“抱团出海”,推动智能采棉机、汽车零部件等优势产品体系化进军中亚、东欧市场,最终建成立足新疆、服务全疆、辐射中亚及周边地区的现代装备制造基地,全力打造装备制造、有色金属及纺织、食品饮料三个千亿级产值的特色产业集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