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讲座为宁波大学学子送来量子“大餐”

2025-11-04 15:33:13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夏凡 通讯员 邵一鸣

11月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院长孙昌璞受邀来到宁波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作了《“三次”量子化与宏观量子效应的实验发现——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解读》的报告。

据了解,孙昌璞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理论物理学家,长期从事量子物理、数学物理、量子信息基础理论的研究。目前,他的研究集中在国家需求牵引的基础研究方面,如能源物理、复杂体系统计热力学和可靠性理论。

“感谢杨振宁先生把我引导到宏观量子系统领域。”讲座中,孙昌璞从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开始介绍量子力学百年的三次量子化,回顾了杨振宁作为其博士生导师引导他到宏观量子系统领域的研究,并因涉及彭桓武先生量子耗散的研究而与理论物理所结缘的历史。

为什么宏观量子现象研究此前已多次获诺奖,此次会议再次表彰同类领域的工作?孙昌璞从“单态凝聚形成了宏观量子系统”“序参量的量子化:三次量子化”“2025年诺奖:超导量子电路实验”“超导量子计算推动:长时宏观相干”“冷原子研究:BEC约瑟夫森效应”五大方面进行阐释,认为超导量子计算和冷原子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等前沿研究热点也是推动这方面工作获得2025诺贝尔物理学奖一个动因。

“期待与量子计算相关的‘三次量子化’能够像‘一次、二次量子化’引发核能、激光、半导体技术革命一样,真正推动科学技术进入宏观量子时代。”孙昌璞表示。

据介绍,这是宁波大学第二批“一院一品”学科文化品牌“浙东物理前沿讲坛”第328期。为传承创新优秀文化,推进学科与校园文化的紧密融合,形成良好的学术生态和文化氛围,宁波大学以学科文化助推学科建设,致力于形成校园学科文化“一院一品”的生动局面。

责任编辑:孙莹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