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李禾
11月3日,“光伏赋能全球绿色低碳转型”主题交流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发布的《十亿千瓦,向光而行——2025中国光伏建设进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系统总结了中国光伏建设的重大成就,展示了从戈壁沙漠到城乡屋顶的光伏建设实践,梳理了技术突破和模式创新对全球气候行动的贡献,展望了中国光伏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未来迈进的前景。
数据显示,2013年至2024年,中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从1589万千瓦跃升至8.8亿千瓦,增长56倍,年均增速高达44%,光伏发电装机量在全国电力总装机量中占比从1.41%提升至26.48%。截至今年7月,全国光伏累计装机规模突破11亿千瓦。
光伏发电量同步呈指数级增长。2013年至2024年,光伏发电量从84亿千瓦时增至8390.4亿千瓦时,增长近100倍,占总发电量的比例从0.2%跃升至8.3%。2024年,光伏发电量已可满足全国城镇居民全年生活用电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0年9月“双碳”目标提出以来,光伏新增装机持续超越火电。今年前7个月,全国新增光伏装机量达2.23亿千瓦,为同期火电新增装机量的5.3倍,表明中国电力系统正快速实现绿色低碳转型。
据介绍,在报告研究和撰写过程中,绿色江南驱车上万公里,以无人机记录了东中西部光伏发电建设的实景;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结合光伏地图,收集整理数以万计光伏发电项目信息,并得到清华大学研究团队支持。可视化光伏地图显示,为适应资源禀赋与区域经济特点,中国形成“西集东散”的总体光伏发展格局。内蒙古、青海、新疆、甘肃、宁夏等西部地区,依托沙漠、戈壁及荒漠土地资源,发展集中式光伏基地,成为国家清洁能源战略的重要支点。
中国通过技术创新与产业协作,大幅降低全球光伏应用成本。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已在海外投资建设143座光伏电站,从组件产品出口迈向技术、资本与标准输出。2024年,中国出口的清洁能源装备每年助力海外减排二氧化碳达2.2亿吨。
据悉,报告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提供技术指导,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与绿色江南共同编写。与会专家、企业代表及学者认为,这场由技术、政策等共同推动的可再生能源革命,为世界能源转型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国方案”,彰显了中国作为全球气候治理引领者和贡献者的作用。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供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