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王延斌 通讯员 王学禹 毛艺霏
11月6日,记者从烟台大学获悉,在近日举行的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以下简称“挑战杯”大赛)上,该校荣获1项特等奖、3项二等奖,获奖数量位居山东省高校第一位,总成绩位于山东省属高校第一位,创下了该校参加历届“挑战杯”国赛终审决赛最佳成绩。此外,自2022年以来,该校已经连续三届摘得“挑战杯”大赛主体赛特等奖。
据了解,“挑战杯”大赛举办主体赛和“揭榜挂帅”“人工智能+”专项赛及项目对接转化会等系列活动,吸引了国内2700多所高校、300多万名学生的40余万件作品参赛。

在烟台大学主体赛获奖作品中,该校法学院本科生参赛团队撰写的哲学社会科学类调查报告《“禾下她名,地载公平”:新时代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护的挑战与应对》获得特等奖。该团队赴全国9省76个村深入调研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护现状,从破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定壁垒、保障妇女土地权益公平分配和完善维权支持体系三个角度提出解决方案,并将对策转化为“五步全链条治理流程”落地乡镇基层,为乡村振兴中的性别平等治理提供实践样本。

此外,该校建筑学院研究生参赛团队撰写的哲学社会科学类调查报告《戏台新绎,人气共生:古戏台建筑遗产活化保护与价值回归研究——基于11省96处戏台遗产的实证调查》、本科生参赛团队撰写的哲学社会科学类调查报告《屿脉共守,红线锁住生态根:沿海7省112个海岛村落的空间网络重构与韧性提升研究》,特里尔可持续发展技术学院本科生参赛团队撰写的哲学社会科学类调查报告《一“骑”当先:“新就业形态”背景下网约配送员职业发展困境与社会支持体系优化研究》等3项作品获得二等奖。
“非常激动能够站到‘挑战杯’这个大学生科技创新最权威、最具挑战性的擂台之上,与来自全国高校的优秀学子一起交流和比拼。”荣获特等奖的烟台大学学生曲洪臻表示,这次参赛经历将是自己人生中最难忘的旅程和最宝贵的财富。

“这份荣誉不仅是对学生日夜钻研、不懈努力的最高肯定,更让我深刻体会到学科竞赛在人才培养中的独特价值——它如同一个精准的‘实践熔炉’,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倒逼学生突破思维定式、提升创新素养与团队协作能力,是连接‘知识输入’与‘能力输出’的关键桥梁。”特等奖作品指导教师、烟台大学法学院教授毕潇潇表示:“这段经历也让我对‘教学相长’有了更鲜活的认知。学生们对问题的独特视角、面对难题时的专注探索,常常给我带来新的思考启发。”
除主体赛外,该校本年度还荣获第十九届“挑战杯”“揭榜挂帅”专项赛一等奖2项,“人工智能+”专项赛二等奖1项,2025年度中国青年科技创新“揭榜挂帅”擂台赛优胜奖1项,获奖项目涵盖乡村振兴、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
近年来,烟台大学深入践行“有组织科创”理念,持续推进“思创融合、专创融合、研创融合、产创融合”,以高水平赛事为牵引,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科技创新热情,引导广大青年学子把专业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受访者供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