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金凤
“两年前我们来徐州调研时,徐州、沛县和宜沛工业园的科技专员们带我们走访了当地30多家企业,让我们笃定自己的技术有落地转化的前景,从而有信心扎根徐州。”11月8日,在江苏徐州举行的2025淮海人才发展大会上,获得2024年“彭城英才计划”双创人才(创业类)100万元资助的贡亮,走下台后第一时间向记者分享他与徐州携手同行的创业故事。
贡亮既是中沛江苏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也是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2023年,贡亮带领团队到徐州创业,一年后,公司营业收入近千万元,核心研发团队也从最初的4人发展到如今的12人。
如今,196万人才在这里共享城市发展机遇,而徐州也厚植人才引育生态,用“真金白银”投资人才,用“真招实策”成就人才,用“真心实意”温暖人才。近两年兑现各类政策资金10亿元,对顶尖人才创业提供最高1亿元支持。
“产业科技创新是徐州发展的最大依托,在这里可以布局未来,抢占新赛道新蓝海。”大会上,徐州市委书记宋乐伟向海内外优秀人才发出真诚邀请,传递发展信心。“选择徐州,定能助力各类人才抢抓时代风口、谱写事业新篇。”

携手苏皖鲁豫九市,提升区域人才“磁吸力”
徐州是苏皖鲁豫省际交界地区中心城市,也是江苏省唯一跻身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城市。
“区域中心城市是徐州发展的最大优势,这里有多重叠加的战略机遇、攀高逐新的蓬勃态势、日益完备的城市功能。”大会现场,宋乐伟道出徐州的发展机遇。
目前,徐州跃居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21位,“343”创新产业集群总规模即将突破8500亿元,工程机械享誉全球。雄厚的产业基础背后,离不开12所高等院校、300余个省级以上科创载体,以及广大在徐创新创业人才的托举。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加强人才协作,优化人才结构,促进人才区域协调发展”。
在大会上,徐州联袂山东枣庄、安徽宿州、江苏宿迁、河南商丘等周边十市共同签署区域人才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聚焦人才规划协同、人才政策联动、人才资源共享、人才平台共建、人才市场互通、体制一体改革等七大重点领域,推动区域人才工作从“单兵突进”迈向“抱团发展”,提升区域人才竞争力和吸引力,让人才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释放创新活力、彰显价值,促进人才区域协调发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如何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储备人才支撑、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会上,徐州市联合中国矿业大学共建的徐州人才商学院成立,双方将共同培养一批“懂产业、懂科创、懂管理、懂市场、懂资本”的高素质复合型企业家队伍。
同时,江苏省未来产业技术研究院授牌,徐州医科大学和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分别承建细胞和基因技术与深地领域未来产业技术研究院,为徐州市加速抢占细胞和基因技术、深地空间利用两大未来产业领域发展制高点提供重要机遇。

出台数字文化产业人才新政,发布30亿元新兴产业母基金
城市因才而兴,人才因城而聚。“十四五”期间,徐州共招引大学毕业生近25万人。在徐高校毕业生留徐率逐年提升。加快高层次人才集聚发展,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需要营商环境的“精心滴灌”。
“我们以前一直在高校的象牙塔里,刚开始创业时是懵懂的,但我们从拿地、建厂,到器件的采购,再到营销渠道的搭建,都得到了徐州的支持。”贡亮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作为智能制造类的初创企业,建立初期的资金缺口巨大,徐州为其提供7000平方米的厂房和200万元的人才计划补贴,解了团队的燃眉之急。
“科技专员们还帮助我们与国外的商会和贸易商对接,这帮助我们打开了海外市场,预计将来流程的订单会面向海外。”面向未来,贡亮踌躇满志。
在徐州的“保姆式”人才服务中,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让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沈兴全介绍,近年来,学校连续三年选派青年骨干教师加入徐州“科技镇长团”,累计申报市级以上人才项目近50项,校地携手推动30余项科技项目成功落地。
如何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徐州再次向各类人才伸出橄榄枝。大会发布的加快数字文化产业人才集聚的八条举措,为数字文化领域人才集聚发展搭建桥梁。比如,徐州在“双创计划”中设立“数字文化产业”专项,最高给予企业500万元项目资助和500万元成长奖励。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最高给予100万元购房补贴;为精准培养专业人才,徐州支持在徐高校、职业(技工)院校开设数字文化领域相关专业。对市级公共实训基地给予10万元资助。校企开展“订单班、冠名班”联合培育专业人才的,最高给予企业10万元补助……
此外,大会还发布了总规模30亿元的江苏徐州新兴产业专项母基金,基金聚焦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锻强资金链赋能人才链,当好陪伴企业发展的“耐心资本”。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在徐州,各类人才正沐浴阳光雨露、“拔节生长”。“我们诚邀大家在徐州走一走、看一看,在亲身感受城市活力魅力中选择徐州、扎根徐州,与我们组成‘发展合伙人’‘奋斗共同体’。”宋乐伟说。
(徐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