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刘侠 实习生 刘桂源
近日,记者从四川省高校科技发展中心获悉,攀枝花学院刘光辉、舒明勇等科研人员领衔的团队,凭借“钒钛球团膨润土复合粘结剂制备工艺及其产业化应用”成果,以鲜明的技术创新性和显著的产业价值,成为高校科技成果赋能产业发展的典型范例。该成果依托学校核心专利技术,成功实现产业化落地,为相关行业节能降耗、区域经济发展及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矿业加工及相关产业发展中,高效粘结剂的需求迫切,而传统产品存在性能不足、能耗较高等问题。为破解这一行业痛点,攀枝花学院科研团队聚焦技术突破,以“膨润土粘结剂及其制备方法”专利为核心技术支撑,经过持续研发优化,形成了钒钛球团膨润土复合粘结剂制备工艺。该工艺生产的产品性能优良,在实际应用中节能降耗效果明显,逐渐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口碑,为产业化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

该成果的转化过程得到了学校的全力支持,依托攀枝花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服务保障,构建了高效的转化机制。学校通过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鼓励科研团队以离岗创业方式推动成果落地,采用协议定价、授权使用与横向合作相结合的转让方式,与广西润兴新材料有限公司达成深度合作。
目前,广西润兴新材料有限公司已建成2条18万吨/年高效钠基复合膨润土生产线,以及各1条2万吨/年工业活性白土脱色剂和膨润土环保吸附剂生产线。企业先后获评全国优秀非金属矿业加工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广西专精特新企业等多项荣誉。同时,通过校企产学研合作,成功申请立项3项市级科技项目,建立1个玉林市级膨润土工程中心,申请国家发明专利等知识产权10项,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同步提升。
该成果的成功转化,是攀枝花学院深化产学研融合、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一线的生动实践。学校将继续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强化校企合作纽带,让更多优质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高校智慧与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