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造工艺,让现场施工如“搭积木”般精准

2025-11-19 17:55:25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吴琼 周姗杰 科技日报记者 叶青

11月17日,由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主办、中建四局承办的“2025年智能建造(广州)观摩会”在广州举办。本次会议通过“专题研讨+现场观摩”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展示了我国智能建造领域的前沿成果与实践经验。

近年来,国家密集出台政策推动BIM、物联网、人工智能、建筑机器人等技术与建筑业深度融合。“十四五”期间,智能建造实现从技术探索到体系化应用的重要跨越,广州等先行地区成效显著。

本次观摩会重点选取了中山大学肿瘤医学科学中心(天河院区)项目和好太太国际中心项目。此两大项目由中建四局所承建,以系统化的智能建造体系与绿色施工为主。

中山大学肿瘤医学科学中心(天河院区)项目依托中建四局DMP数字管理平台与智能建造平台,构建起覆盖进度、商务、质量、安全与碳排放等全场景的“智慧引擎”,实现智能分析决策与数字化高效管控。

“项目全面应用BIM技术协同作业,统筹全专业施工配合,精准破解大型医疗工程专业交叉密集、衔接难度大的建设难题。”现场工作人员介绍,项目同时应用建筑机器人、智能地磅、自动喷淋等智能装备,大幅提升施工精细化与智能化水平,在高效推进工程建设的同时,最大限度节约资源,践行绿色低碳理念,实现项目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记者走访位于广州金融城东区的好太太国际中心项目看到,这里为工地装上了“智慧大脑”——采用全域数字管理平台实现了项目管理“一屏尽览、一键可知”。

据项目技术总工张鼎介绍,项目通过广泛采用装配式建造工艺,并结合抹灰、焊接、测量等建筑机器人协同作业,使现场施工如“搭积木”般精准高效。在安全管理方面,AI监控系统具备“火眼金睛”,可自动识别安全隐患;智能安全帽则化身工人的“数字卫士”,共同构建起立体化安全防护体系。项目还深度融合绿色建造理念,通过太阳能光伏、雨水回收系统与碳排放“全景画像”技术,真正实现了“数据驱动建造、智慧赋能管理”的现代施工新范式。

会议期间,与会嘉宾从政策趋势、技术路径、产业协同等多维度建言献策,提出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实践性的思路举措。中国建筑集团、同济大学、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及中建四局等单位通过专题报告,分享了在智能建造进程、AI战略布局、绿色智能建造实践等领域的最新成果与思考。

责任编辑:王倩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