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梁乐
11月20日,记者从新疆气象局获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行业观测站网布局设计方案(2025—2035年)》(以下简称《方案》)于近日正式发布。《方案》针对当前观测系统存在的布局支撑不足、行业统筹待深化、观测与服务融合不够等问题,将在未来十年着力推进现代化气象观测站网建设,优化地基、空基、天基一体化监测能力,强化行业统筹规划,实现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为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据了解,新疆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是气象及其次生灾害的多发、高发、重发区,同时作为影响我国天气气候系统的上游地区,气象观测数据对本地及下游地区的天气预报、气候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方案》,新疆气象观测站网建设将分两个阶段推进。到2030年,基本建成综合立体智能协同的气象观测系统,数据获取和共享能力显著提升,通过加强观测与预报互动,科学布局探测设施,提高雷达覆盖能力和地基垂直观测密度,形成行业统筹、区域协同的发展合力。到2035年,将全面建成符合新疆业务特点和服务需求的综合气象观测站网,专业气象监测覆盖更广、功能更完备,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乡村振兴和旅游兴疆战略的能力显著增强。
新疆气候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围绕行业需求拓展专业气象观测是《方案》的重点内容。农业领域将针对粮食、棉花、特色林果等优势产业,布局专用气象观测站,服务现代农业发展;交通领域将在高速公路、铁路等重点路段加密观测设施,监测大风、沙尘、结冰等影响通行的天气要素;旅游领域将完善景区观测站网,提升旅游气象灾害预警能力;能源领域则聚焦风能、太阳能资源开发,建设专业观测站为新能源产业布局提供支撑。
(新疆气象局供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