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顺德治水模式背后的“科技密码”

2025-11-21 18:21:50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罗云鹏 龙跃梅 通讯员 吴晓东

“顺德的治水方案具有精准、科学、系统性的特点……顺德可以将治水工作的做法成效总结提炼,形成全国不同地区治水模式的‘顺德经验’”。11月20日,在“水润凤城,韧性共生——探索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指导下的佛山市顺德区系统治水路径”专题调研座谈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任南琪对顺德治水工作高度评价。

位于珠江三角洲平原中部的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总面积806平方公里,密布着大小近千条河涌,水域面积占到32.6%,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一条河涌,是标志性岭南水乡。

随着经济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临水不见水、见水不亲水”问题凸显,水环境治理迫在眉睫。

2022年以来,中电建生态环境集团依托中国电建“懂水”优势,整合集团内优质技术、管理、施工资源,先后承担顺德区多个联围水环境治理项目,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先选取南顺联安围和群力围、石龙围作为试点,总体分三步逐步实施,推进全域七大联围水体综合整治工作,全面改善水环境质量。

与此同时,中电建生态环境集团在充分总结深圳茅洲河、东莞石马河、龙岗项目、珠海项目等水环境治理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提出顺德治水3.0模式,建设顺德区水环境治理一体化数字平台。

据悉,按照“五位一体”的排查模式,形成全要素的治水网络,建立一套排查标准、打造一个在线平台、形成一个云端数据库、呈现一张全域底图。

同时,通过360度全方位、全要素的信息采集,形成涵盖空中、地面、地下三维完整的城市闭合空间,为管理者打造起“一站式”水务数据综合展示平台,一张图即可获取“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执法”一体全景态势的信息服务,并且提供可视化的污染预测预警、管道溯源分析、流域水安全分析、流域健康评估、水位预测调度等决策支持服务。

以试点联围为例,前期排查工作历时6个月,紧紧围绕“厂、网、河、源、城”5个维度,对28个大类,1288个子类开展360度全方位、全要素排查。

其中,“源”类排查363家工业废水和2715处面源;“网”类开展3523.7公里管网探测和1052.5公里管道内窥。

此外,顺德区以水兴城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会同全过程咨询单位对试点联围排查成果进行全面复核,准确率达98.21%。

截至目前,通过对联围内水系进行岸上+岸下的系统施治,实现了试点联围内黑臭水体彻底清零,劣V类水体大幅缩减,V类及以上河涌从整治前的135条跃升至195条,占比高达99.5%;联围内基本实现了雨污分流、河涌水质分期达标、内涝风险点逐步消除等治理目标,为水经济的发展提供优质的水资源和水环境基础。

记者了解到,第二批联围、容桂水系等片区的水环境治理工作正在持续快速推进。

(受访单位供图)

责任编辑:孙莹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