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赵向南
“‘十四五’以来,山西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更注重协调联动、引导撬动与协同融合。”11月21日,在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第七场新闻发布会上,该省财政厅副厅长魏志华说,“我们真金白银投入,把钱花在办教育、促创新、引人才这些‘刀刃’上。”
“山西财政大力支持科技创新,让科研人员心无旁骛搞研究。”魏志华表示。据介绍,山西坚持政策资金系统集成供给,“十四五”以来,财政科技支出超350亿元。山西更重视基础研究与平台建设,基础研究占科技支出比重从2021年的1.65%提升至2024年的9.75%,有力支持科研人员从源头和底层攻克关键技术难题。山西全力保障怀柔实验室山西研究院、国家超算太原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运行。其中,太原中心算力排全国前五,成为山西“最强大脑”。

值得一提的是,山西完善科研经费“放管服”举措,简化预算编制,扩大“包干制”实施范围,优化财政资金拨付流程,让科研人员用钱更灵活。同时,积极采用“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方式,竞争性择优支持科技研发项目,激发科研人员主观能动性,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此外,山西真诚投入吸引人才,打造人才集聚高地。该省构建人才“引育留用”全周期财政支持体系,“十四五”以来,省财政对人才计划投入累计超52亿元,支持精准引育人才。比如,发挥“一事一议、一人一策”政策优势,引进17名两院院士等高层次人才;发挥“三晋英才”等专项计划作用,加大对本土优秀人才培育力度,支持500多个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和创新团队;发挥省级人才计划普惠性,吸引6200多名博士、博士后等青年人才来山西创新创业。
“十四五”是山西科技创新发展快、活力足、成果丰硕的5年。山西财政支持科技创新目标明确、发力精准,有力推动了科技创新。山西在关键核心技术上不断突破,战略科技力量加快构建,“三晋英才”队伍持续壮大,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科技改善民生成效显著。其中,山西聚焦省内重点产业链技术需求,系统部署约600项科技攻关项目,涌现出众多重大标志性创新成果。极致薄“手撕钢”、超级厚“核电钢”、单月掘进创世界纪录的“煤海蛟龙”、全球最快升负荷的循环流化床调峰系统等一批代表“中国厚度”“中国速度”的高精尖技术相继取得突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