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新药+耐除草剂作物  中国植保双交会亮出硬核成果

2025-11-24 15:20:01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薛岩

当前,我国植保产业正迎来深刻变革。在政策与技术的双轮驱动下,行业直面农作物病虫害年发生面积超8亿公顷的严峻挑战。农作物病虫害中,抗性杂草与害虫的治理,已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不容忽视的核心议题。近日,第三十九届中国植保信息交流暨农药械交易会(以下简称“植保会”)在南昌举办,成为观察产业走向的重要窗口。

本届展会以“创新驱动、科技赋能、绿色发展”为主题,汇聚近千家行业企业,集中展示了农药药械更新换代与绿色防控技术升级的最新成果。会场内,一个显著的共识正在形成:应对日益复杂的农业挑战,必须依靠自主科技创新。

“我国农田杂草抗性演化正在加速,治理难度不断加大。”南京农业大学杂草科学研究室主任强胜在会上的发言指出了紧迫性。但他同时强调,一批国内自主创制化合物的成功落地,有效打破了国外同类技术的长期垄断,为恶性杂草的长效治理提供了可靠的“国产方案”,这标志着我国植保科技自主研发能力迈上了新台阶。

展会上,清原作物科学集团的一系列创新成果印证了这一趋势。在水稻田除草领域,新一代HPPD(对羟基苯基丙酮酸双氧化酶)抑制剂类除草剂氟砜草胺为解决抗性稗草、千金子等顽固草害提供了新工具,相关方案在推广首年即获千万亩级应用。在灭生性除草和害虫防治赛道,同样涌现出具备“耐低温、不伤土”特性的新型原卟啉原氧化酶(PPO)抑制剂类除草剂氟草啶,以及作用机理新颖、环境友好型的新一代广谱杀虫剂噁唑氟虫胺,显示出我国农药创制的全面进步。

“这不仅是单个技术的成功,更是我国种业振兴与农药创新协同发展的标志性成果。”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王建华解释道,耐除草剂作物与配套创制农药的结合,构成了一个“种药一体化”的闭环解决方案。这种模式既可降低农民的实际用药难度和成本,又能通过科学用药方案,从根本上减少因盲目用药导致的抗性风险,从而大幅提升田间管理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从宏观布局到田间地头,本届植保会的展陈设计颇具匠心。观展动线从象征战略布局的地面版图,延伸至展现丰收场景的农户故事,生动勾勒出农业科技从实验室研发到田间地头应用的完整链条。这些直观的展示,让与会者们深切感受到,科技创新最终的价值,在于切实解决种植者难题,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

(受访单位供图)

责任编辑:孙莹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