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采桦树汁,林海间有了“山地爬山虎”

2025-11-24 19:44:23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朱虹 通讯员 高春梅

“我们就是要让智能装备代替‘老办法’,让桦树汁采集更轻松、运输更高效、生态更安全。”黑龙江省重点研发项目技术专家、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智库专家、东北林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杨春梅说。

日前,东北林业大学联合哈尔滨北方防务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组成“产学研智囊团”,研发了林海间的“山地爬山虎”,用智能装备为龙江林业产业注入新动能,让大自然的馈赠真正“流”向市场、惠及百姓。

传统采集陷“困局”

在黑龙江绵延千里的林海间,千万棵白桦树孕育着被誉为“液体黄金”的珍贵馈赠——桦树汁。它既是食品、化妆品与药品领域的“香饽饽”,更是2024年新晋的国家生态产品。然而,这片坐拥1000万公顷白桦林、蕴藏5800万吨桦树汁的“绿色家底”,本应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却面临诸多瓶颈。

“以前采桦树汁,全靠两条腿、一副肩,一天往返十几趟,累得腰都直不起来,好不容易运下山,收集袋还常被磕碰破损,汁儿撒了一路。”大兴安岭塔河林场的老工人提起传统采集模式,满是无奈。

数据显示,目前黑龙江桦树汁采集量仅占蕴藏量的1%左右,制约产业发展的“拦路虎”清晰可见:林下道路狭窄陡峭,普通车辆一进山就陷车打滑,根本上不了坡;采集窗口期短,设备闲置大半年,资源浪费严重;装卸全靠人工搬抬,不仅效率低,还容易损伤珍贵的桦树汁;采集期内运输不及时,桦树汁还会变质;采集后需要多个车辆进行转运,转运流程复杂,难以在桦树汁采集窗口期10至15天内提高产量……这些难题,让“液体黄金”的价值难以充分释放。

智能装备“破难题”

2024年12月,东北林业大学参与到黑龙江省重点研发项目“桦树汁规模化高效采收和运输关键技术研究”中来,与哈尔滨北方防务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专家团队共破难题。东北林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林业智能装备团队作为项目重要技术支撑单位,与学校林学、机械工程、林业工程、交通与物流等多学科围绕“如何在保护林木生态安全健康的前提下实现桦树汁规模化、高效化、标准化采收”这一核心问题展开研究。

杨春梅讲述起参与项目研究的初衷:“我们就是要构建面向桦树林区的专用智能运输技术体系,通过在运输环节提升资源转化效率,扩大生态产品的价值输出,增强桦树汁作为生态产品的综合效益,服务以生态价值实现为导向的现代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针对林区复杂地形,团队创新设计履带底盘与高稳定性车架,让运输车像“山地爬山虎”一样,在30度陡坡上也能稳稳前行,轻松越过300毫米高的障碍;通过整车轻量化改造与动力优化,将载重提升至3吨,比传统工具运力翻倍,运输成本直降三成;更贴心的是,装备搭载多功能模块,采集季过后摇身一变,就能完成浇灌、松土、捡拾林间剩余物等作业,实现“一机多用不闲置”。

在采集点,多类型大容量分仓运输装备成了工人的“好帮手”。以往需要人工负重30千克行走800米以上,如今在采集点就能就近集装,再由整车统一转运,省时又高效;自动升降提升板与车厢自卸机构更是省去了人工搬抬的麻烦,采集容器“自己上车、定点卸料”,原本需要3个人1小时完成的装卸活,现在1台设备10分钟就能搞定,彻底告别“慢节拍、高强度”的传统模式。

为了让智能装备真正贴合一线需求,东北林业大学专门建立桦树汁智能采收与高效加工利用科技小院,科研人员扎根林区,手把手教工人操作设备,倾听他们的实际需求,不断优化装备细节。

截至目前,团队已申请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成功研制的6台桦树汁运输设备在大兴安岭塔河、庆安国有林场等地投入使用,各项性能均超出原定考核指标。在今年4月的黑龙江省桦树汁标准化采集现场会上,这套智能装备一经亮相,就赢得了与会领导、专家和企业的一致好评;11月18日的项目推进会上,其在林木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统筹方面的成果,更是得到充分肯定。

“桦树汁不仅是生态产品,更是富民产业。”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科技二处副处长王宁表示,该项目紧扣龙江林业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食品强省建设需求,为桦树汁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

“未来将继续联合省内科研院所、高校专家和地方相关部门,把这套技术推广到省内其他林区,不管是陡坡还是密林,都要让智能装备‘跑得通’,既提效率,又护生态,为推动龙江林业产业转型升级和乡村全面振兴贡献东林智慧。”杨春梅说。

责任编辑:冷媚
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