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科技论谈 | 频频“退群”,是“美国优先”还是拒绝担责

2025-07-25 01:01:00 来源: 点击数:

张梦然

美国再次宣布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一决定再次将“美国优先”政策置于全球舆论的风口浪尖。作为全球教育、科学与文化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组织之一,教科文组织承载着多重使命。而美国的“退群”,削弱了这一多边机制的稳定性。

美国曾是教科文组织的创始成员国之一,在战后国际秩序重建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然而,近年来,美国多次以“财政负担过重”“组织内部治理不公”甚至“反以色列偏见”等理由,削减资助、退出组织、再短暂回归,如今又三度退出。这种反复无常的态度,与其在国际事务中一贯标榜的“领导力”形象形成强烈反差。

教科文组织的职责远不止于文化保护,它在促进人类知识共享、推动文化多样性、拓展科学合作、保障教育公平、保护世界遗产、应对信息失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譬如,“世界遗产名录”不仅是文化象征,更是全球共同记忆的守护;“全球教育监测报告”为各国教育公平提供了权威数据支持;其在人工智能伦理、科技治理等前沿领域也走在国际前列。这些工作不仅关乎文化传承,更关乎全球知识体系的稳定与人类文明的未来。

美国此次“退群”,既是出于财政考量,也是“美国优先”理念在文化与知识领域的又一次延伸。这种理念将国际合作简化为“谁受益更多”的零和博弈,忽视了全球公共产品对全人类的深远价值。这种“退群”行为不仅削弱了多边机制的稳定性,也向国际社会释放出一个危险信号:面对全球性挑战,美国正在选择回避而非引领。

当然,这并非美国第一次在多边机制中“退群”。从退出《巴黎协定》到退出世界卫生组织,再到如今退出教科文组织,美国在多个关键国际组织中表现出明显的单边主义倾向。这些行为背后,反映出其对国际责任的系统性回避,以及对全球治理机制的不信任。

我们生活在一个相互依存的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自应对全球挑战。在当前全球面临文化割裂、教育不平等加剧、科技伦理失序等挑战的背景下,国际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教科文组织这一弥合分歧、推动人类共同进步的重要平台。而美国的“退群”,无疑是在削弱这一平台的凝聚力与执行力。

频繁“退群”,与其说是“美国优先”,不如说是拒绝担责的表现。在全球知识治理、文化保护与教育公平等关键议题上,美国本应发挥引领作用,却选择了逃避与疏离。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国际社会对美国的信任,也削弱了全球治理体系的稳定性。

人类的未来不应被狭隘的国家利益所主导。面对文化冲突、科技鸿沟、教育失衡等全球性挑战,国际社会需要的是更多的合作与担当。单边主义思维不仅无法真正维护自身利益,反而会加速全球治理体系的碎片化,最终会损害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国家的共同利益。

责任编辑:左常睿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