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通讯员 许洪军 王亚美 徐爽
10月11日—13日,第二届中国乡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大会暨消费帮扶产品(北京)展销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北京朝阳馆)举行。本届大会由农业农村部批准,中国乡村发展志愿服务促进会主办。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认证国家创新联盟(以下简称森林认证创新联盟)组织联盟成员企业携优质森林认证产品亮相本次活动。
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探索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发展中心指导下,森林认证创新联盟组织广东“粤林茶油”品牌部分企业、迁西县秋之宝板栗专业合作社、迎春黑蜂北京产品销售有限公司、龙江森工穆棱林业局有限公司、云南临沧坚果协会等9家联盟企业携优质森林生态产品参展。认证产品包括:蜂产品类、坚果类、林果类、菌类、山野菜类、饮品类、林下杂粮(鲜食玉米)等数十种源于可持续经营森林或森林环境的优质森林生态林产品。
森林认证主要目的是践行绿色和可持续发展,促进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和森林生态产品市场准入。其路径是通过系列标准的应用与实践,实现基地生产环节规模化、加工环节规范化、销售环节标识化,建立追根溯源机制为森林生态产品赋能。经过2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我国建立了国家统一推行的森林认证制度,认证范围从传统的森林可持续经营、产销监管链认证拓展到非木质林产品、竹林经营、森林生态环境服务、生产经营性珍稀濒危物种、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自然保护地森林康养、森林碳汇、碳中和产品等领域。
“一枚小小的森林认证标识,提升了森林生态产品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增进了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商品化。作为技术法规的有效补充,认证标准的应用与实施,进一步规范了森林经营活动,大大促进了森林可持续经营方案的编制与实施,强化了森林法等法律法规的实施力度。森林认证成为‘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良好促进剂,为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现实的有效途径。”森林认证联盟秘书长黄松林说。
森林认证作为以市场机制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和林产品市场准入的有效机制,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自2001年以来,我国逐步建立了国家统一推行的森林认证制度,构建了与国际接轨的国家森林认证体系——中国森林认证(CFCC),并于2014年2月5日与全球最大的森林认证体系(PEFC)实现互认。加载中国森林认证标识的林产品获得了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和“绿色信用证”,已畅通欧洲、美洲、亚洲、大洋洲、非洲等地5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为有效利用各方优势资源,全方位探索林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效机制和路径,中国林科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联合相关单位向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申请组建森林认证国家创新联盟并获批准。
2022年9月5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认证国家创新联盟成立。“联盟将为全方位宣传、示范、推广与应用森林认证提供新平台,为丰富和完善森林认证制度提供新举措,为发挥森林认证的协同创新优势和促进作用提供新模式,为探索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供新路径。”森林认证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与森林认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于玲表示。
(森林认证国家创新联盟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