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吴纯新 通讯员 张雨晴
12月22日,华中师范大学第五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举办。来自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慕尼黑工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国际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330余名青年学者,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参加了本次论坛。
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夏立新表示,强国建设的鼓点越来越密,教育、科技、人才之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深刻凸显。该校将矢志一流,实施“卓越教师2035行动计划”,强化学科龙头地位,建设大平台、培育大团队、争取大项目,系统推进人事人才改革,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奋力在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中展现新作为。
“华中师范大学是一个潜心治学的理想之地。”华中师范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朱英寄语青年学者时表示,把做学问当成一种生活方式,做成自己的爱好,便会苦而不觉苦。“五年来,我深刻体会到了学校爱才敬才的诚意和力度,深刻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幸福。”朱英邀约青年学者一起开启美好的学术旅程。
华中师范大学校长彭双阶介绍,该校将坚持人才引领驱动,持续打造事业激励人才、人才成就事业的良性循环。实施更加积极的人才引进政策,全面优化青年人才引育体系,大力实施学者名师支持计划、高端人才引智计划、青年人才倍增计划和创新人才培育计划,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聚力建设高质量学科体系,持续建强高水平科研平台,不断优化科技创新条件,塑造学科平台“新动能”;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建立以师为先的资源配置机制,打造卓越领先的附属学校办学体系,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好生态”。
会上,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校长徐惠以《筑梦华师 共创辉煌》为题,从学校简介、教育资源与理念、教学资源及成果等方面介绍了学校基本情况,表示将为人才子女提供全国最优质的基础教育,解决人才后顾之忧。校企联聘企业代表、嘉必优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李翔宇说,将在优势资源共享、科技成果转化、人才聚合培养等方面为人才提供支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